湖北考生,高考分数不高,各位大虾建议一下在哪上大学?急求!!!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兼有文学、法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692亩,带碧水,襟远山,风清气爽,林木葱茏,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学校现设经济学系、国际贸易学院、金融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法学系、社会科学系、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外国语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机学院、电子工程系、体育系、管理技术学院等11院7系共18个教学单位;开办了32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设有湖北学位与学科建设研究中心、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教育经济研究所、湖北典当研究所、鄂菜烹饪研究所和湖北省普通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0多个教研、科研机构;另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了独立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充满活力、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8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3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38人,在读博士、硕士145人,享受国家和省部级各项津贴专家12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教学科研之一线,并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崭露头角。

近3年来,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6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著作147部、教材与教参319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及体育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各类设施先进齐备。校舍建筑面积50.71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48万册;现有金融投资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0个,校外实习基地93个。

学校重视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克莱姆费朗之一大学开办有中法校际交流班,目前开办有国际金融、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与法国马赛酒店与旅游管理学校开展有“1+8”师生对等交流项目;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基督大学、俄亥俄大学、挪威基约克大学高等学院、丹麦科灵商学院常年开展师资培训、师生交流及科研合作项目。学校每年派出数十名教师到国外参加学术交流、课程进修、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一五”时期,既是学校发展的挑战期,也是战略转折期,更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继续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改革活校、从严治校”的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院百年历史:

湖北经济学院是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追溯历史,湖北经济学院由创办于晚清时期的湖北商业中学堂及其后的另外两所学校发展而来,至今已有近百年办学历史。

一、从湖北商业中学堂到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湖北商业中学堂在武昌创办,历经辛亥风云、抗日战争和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多次更换校名,多次迁移校址,但始终坚持为社会培养经济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为湖北及其他省区商业系统培养财会、统计、物价、企业管理、秘书、家用电器等专业人才。1965年定名为湖北省商业学校,1980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1987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在湖北省商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湖北商业专科学校(1990年更名为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步入培养高级人才阶段。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学校抢抓机遇,迅速发展,办学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变,办学规模连年扩大,成为一所具有较强实力的专科学校。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湖北商业中学堂

1907年

湖北甲种商业学校

1911年

湖北省立二中“高商”

1926年

湖北联中“高商”分校

1938年

湖北省立之一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1941年

湖北省立武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1946年

湖北省武昌贸易学校

1952年

湖北省武昌商业学校

1955年

湖北省武汉商业学校

1958年

湖北省商业学校

1965年

湖北商业专科学校

1987年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0年

二、从中州农民银行附属学校到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1948年11月,中州农民银行根据党中央指示,着手为中原区解放培养干部,在河南省郑州市城西碧沙岗建立中州农民银行附属学校。1949年湖北武汉解放,中州农民银行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从郑州迁到武汉。原中州农民银行附属学校也随之迁到武汉办学,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附属学校。 学校早期主要为银行系统培训干部,1960年开始普通中专教育,归属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领导。1980年,更名为湖北银行学校,归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管理。1992年,经国家教育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在湖北银行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办学重点转向培养高级金融人才,仍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直至2000年下放湖北省管理。学校在金融及相关专业中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大力培养银行、财政等专业人才,为湖北乃至中南地区银行系统造就了大批管理和经营骨干。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中州农民银行附属银行学校

1948年

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附属银行学

1949年

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干部学校

1953年

湖北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1958年

湖北银行学校

1980年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1992年

三、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湖北省计划委员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 *** 管理的客观需要,报请国家计委和教育部批准,建立了一所成人教育性质的直属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1986年,学校正式开始招收学员,为湖北省计委系统培训干部,并接受国家计委的委托,进行干部培训或学历教育。1993年起,学校转向普通高等教育,经湖北省教委批准,与湖北大学联合举办会计学等专业的本科教育,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为期8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本科教育经验,为组建湖北经济学院打下了基础。

四、三校合并组建湖北经济学院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高等教育加速改革。如何壮大办学实力,积极面对竞争和挑战,成为摆在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面前的一个共性课题和迫切要求。2002年3月4日,国家教育部发函批复湖北省人民 *** ,同意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湖北经济学院。5月13日,湖北省人民 *** 发出《关于组建湖北经济学院的通知》,函告各市、州、县人民 *** 和省 *** 各部门组建湖北经济学院的有关事宜,同时宣布撤销原三所学校的建制。按照教育部的批文,湖北经济学院由湖北省人民 *** 主办,归口省教育厅管理,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 组建四年来,湖北经济学院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以长远的眼光谋划未来,新建2200亩校园,本科专业达到30多个,在校学生达到20000余人,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渊源的湖北经济学院,犹如一条潜伏深潭的巨龙,期待着跃起腾飞之日。

校训:

“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寓意我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它知识。寓意我校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世济民”,源于《抱朴子·审举》:“ 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 意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 寓意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的目标和要求的有机统一。“经世济民”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既是我校必须追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目标,又是我校办学历史100年来的价值所在,更是我校实现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师生提出的新要求。实现“经世济民”之价值追求,客观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作为大学精神,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与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与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作为办学思想,是提倡博大兼容,世界眼光,胸襟开阔的必需实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作为办学宗旨,是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

我校是经济类高校。“经济”即为“经世济民”。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应该研究 “以人为本”的问题。因此,“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是我校办“经世济民”之学的高度概括。树立“经世济民”之志,掌握“经世济民”之能,方能成为经济大家。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是对“德”和“才”的高度概括,是“学”与“行”的完整统一,与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内涵十分丰富。她充分体现了我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了经济学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我们只有对其含义理解透了,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康、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谱写“立德,立家,立言”的人生华章。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特色为重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合格本科院校。

院系简介:

经贸学院:

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近90%,是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设有经济学系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开办有经济学(包括项目投资、区域经济两个方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包括WTO、国际商务两个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县域经济研究所、WTO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和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项目投资、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实务六个教研室,拥有现代化的外贸仿真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各学科相互支撑又互相融合,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共同发展。

开办的本科专业:经济学、经济学(项目投资)、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

金融学院:

办学历史悠久,其金融学专业创办于1948年,197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1994年开办金融学本科教育,之后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三个本科专业,投资学专业为全国仅有的几个办学点之一,开设的国际金融试验班本科专业是我院专业、教学改革的亮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建立了导师制、实施学分制和中期淘汰制。2004年,金融学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金融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专业。目前金融学科作为湖北经济学院的重点学科,已全面启动了湖北省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的申报工作。

金融学院下设金融系、保险系、投资系。还设有武汉区域金融发展研究所、湖北典当研究所、金融投资实验室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实习、实训基地。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作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于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专任教师中,省部级学科带头人2人,金融学科带头人6人,学术骨干6人,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荣获“全国金融系统优秀金融教育工作者”、“湖北省优秀教师”等全国和省部级表彰教师9人。

开办的本科专业: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试验班)、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金融学(金融营销)、投资学(公司金融方向)、投资学(证券投资方向)、保险学

工商管理学院:

现有专业教师45人,教辅及管理人员11人,在校学生2000余人。现有专业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6%;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36人,占教师的80%,并有多人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卢森堡等国研修或讲学。学院设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管理工程系和人力资源与物流管理系,并设有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中小企业研究所、物流管理研究所、策划与职业培训中心等科研及教辅机构。学院目前开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及质量管理与控制、连锁经营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工商管理学科为湖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申报学科;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开办的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工商管理(质量管理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

会计学院:

现设有会计系和财务管理系,共有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电算会计、审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七个教研室。现有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四个本科专业,部分教授、副教授已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 *** 教育结构。

会计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业教师45人,正副教授26人,占教师总数的58%,有博士后、博士、硕士23名,在读博士和硕士15名,占教师总数的84%。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强、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学院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基础会计学),校级精品和优质课程5门。会计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分四个学科方向凝练学术团队,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科品牌。学院资料室订阅了100余种专业期刊杂志,拥有专业图书2万余册。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院建立了企业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和七个校外实习基地,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备,电算会计实验室拥有200余台高配置电脑,实验室面积达600多平方米。

开办的本科专业: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审计学

外 语 系:

是湖北经济学院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教学实体,设有大学英语之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后续英语教研室、综合英语教研室、经贸英语教研室、写作与翻译教研室、视听说教研室等七个教研室和ESP研究所。

外语系现有专职教师65人,其中副教授15人,讲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35人;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6人。形成了专门用途英语、商务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三个优势学科团队。近三年来先后有15人次出国学习、进修、考察。同时外语系常年聘用外籍教师和专家9-10人。

外语系坚持不懈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5年我系教师参与的教研项目获湖北省人民 *** “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我系教师主持的教研项目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和三等奖2个。2003-2005年我系先后有13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奖”、“优秀课堂教学奖”、“中青年教师优秀授课奖”和“优秀多媒体课件奖”。“大学英语”为校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为优质课程。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外语系注重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现有English For You英语电台、英语口译队、英语演讲队和三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我系学生多人多次在省级以上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近三年来,外语系承担部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2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多篇被权威、核心刊物采用或全文转载,主编或参编教材、教参多部。2004年,由外语系申请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使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高校之一,教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外语系具有较好的办学设备和办学条件,拥有21个功能齐全的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和16个多功能语言教室、一个外语自主学习中心、1个外语调频电台、一个同声传译实验室(建设中)。现有图书资料4500余册、音像资料100余种。

开办的本科专业:英语(经贸英语)、英语(商务翻译)、英语(英语教育)

法学系:

下设法理学、民商法、国际法3个教研室,开办了法学、商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本科专业方向。法学系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而又充满朝气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5名,律师资格获得者8名。

法学系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规范管理。通过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主办的教学竞赛活动中,多名教师取得好成绩。

法学系遵循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大力支持教师的科研活动。近年来,全系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了省 *** 的立法工作,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由我系教师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高校融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实现了我校教研课题国家级立项零的突破。法学系重视对外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学术活动,加强与相关院校和学术机构的联系,是湖北省行政法研究会、商法研究会、法经济学研究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法学系坚持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和模拟法庭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系统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武汉市洪山区法院被评为学校示范实习基地,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对我系学生组织的模拟审判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开办的本科专业:法学、法学(经济法)、法学(商法)、法学(国际经济法)。

请问大家,对湖北名族学院(了解的人)的印象怎么样?

我是中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我到过湖北民族学院.学校很漂亮,专业比较全,好像还在积极的申请硕士点!在省属高校中走在前列。有些专业(特别是与恩施当地资源和土特产开发相关的)比较好。

有西部大开发的好政策,有恩施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相信湖北民族学院会越来越好的!

武汉传媒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武汉传媒学院邮编是多少 武汉传媒学院的邮编为430205湖北新闻网职称改革,该校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凤凰大道二号湖北新闻网职称改革,是一所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二、武汉传媒学院简介

武汉传媒学院(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现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传媒文化与科技教育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环境优美,实际占地面积1050.7亩,建筑总面积31.41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光谷藏龙岛,东临凤凰台,西傍汤逊湖湖北新闻网职称改革;分校区位于孝感市大悟高铁经济区,现已基本竣工并部分投入使用。

学科建设优势明显,设有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传媒技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7个学院,现开设31个本科和6个专科专业,涉及文、管、工、艺等多个学科门类,在校生近万人。学校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3个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湖北新闻网职称改革;承担着9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

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建有与现代传媒教育相适应的系列演播厅、演艺厅、观片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中心、视听配音实验室、摄影棚、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高清视频 *** 实验室、数字电视多功能实验室、电视直播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55个实验室以及艺术、音乐舞蹈与戏剧表演等专业教室。包括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广播电视 *** 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在内的118家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签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协议,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超过60%,尤其是拥有一批来自传媒业界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近五年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700余项。

办学特色鲜明,硕果累累。建校十四年来,学校通过科学定位,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等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强专业、重实践、敢创新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优势专业院校”、“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2014年度华中地区热门报考院校”等荣誉称号。湖北新闻网职称改革我校每年均有毕业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选择出国留学读研的毕业生也逐年递增。

当前,学校以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为推手,主动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培育办学优势,为建设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传媒特色鲜明的综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

[湖北省]湖北新闻网职称改革,湖北省改革网

教师资格证专业是数学,毕业证和现在所教专业是计算机,评职称需重考教师证吗?

世界正在改变

前几天看到一个专访视频,主持人和几个女艺人聊天,聊到工作时,她们说最担心的事居然是怕自己会失业!影视行业变化太快了,好多人已经接不到戏了,都出来做直播做微商了。这我想起了共享单车,很多人感慨,前两年最火的项目,这么快就死了。互联网的时代,一切都变化地太快,快到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已经被打倒在地。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时才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今年6月25日,英国牛津事务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2030年,也就是12年以后,全球将有8亿人因为人工智能失业!

机器人将取代2000万的工作岗位。

前段时间,一条机器人撰写地震新闻的消息横空出世,地震发生后,新闻机器人可以独立完成一篇资料丰富,报道全面,有图有数据的稿件!

关键是反应迅速,仅用时25秒!很多记者的之一感受是“服了”!自己要被退休了!

到那时,人们不仅要跟同龄人竞争,跟年轻人竞争,还要跟24小时不睡觉的机器人竞争工作岗位。

结果是,很多人将无班可上,无薪水可拿。

在未来,你可能连做底层的资格都没有。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不用等到那么久,所谓的未来在当下已经悄然发生。

无人时代已经来临。

去年,阿里的无人酒店在杭州开业,引起轰动。这家酒店里,除了顾客,人是多余的。

除了顾客,这家酒店里,人是多余的。

首先,酒店完全不需要前台及服务员,甚至连保洁阿姨都免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服务,人工智能都能满足。

而且,酒店的智能系统分分钟都能超越人工。

购买消费,系统也通过人脸识别功能自动将购买记录划入个人的结算清单,省时省力。

等到退房时就更便利了,所有的消费一目了然,只要在手机里一键操作就可以。

不知不觉,身边的一些基础工作已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

比如:

智能化的无人超市:

无人餐厅:

自动的无人加油站:

甚至无人驾驶:

这个时代,没有稳定不变的行业,但是却有稳定的工作。比如警察、医生、律师... ...再比如:教师。

自我们步入学堂以来,一声“老师”便伴随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不断革新的政策,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教师的需求。

做老师已经日益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因为,作为一名老师,必然肩负起了国家教育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师者”从来是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任时代的变革,老师的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成为一名老师,从一张教师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