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档案有多少高级职称人员

有关部门制定出台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职称系列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将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新增高级职称200万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8万人,11个首次设置到正高级职称的系列新增正高级职称6.6万人,有效增加了国家高层次人才供给;增设职称评审专业,将发展态势好、从业规模大的新兴职业纳入职称评价范围,在相应职称系列中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各地增设特色评审专业113个。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南昌航空大学有多少湖北老师

南昌航空大学有不到80名湖北老师。

南昌航空大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潜心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专任教师98人,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51人(正高20人,副高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1人。

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哪个更好?

武汉工程大学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下面是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科研平台:

1、武汉工程大学:学校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二、科研成果:

1、武汉工程大学: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338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35项。

2、湖北工业大学:学校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06项,其中国家奖9项。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0余项。主持国家级项目372项。

三、师资力量:

1、武汉工程大学: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038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26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43人,副高级职称46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7.59%。

2、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71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1%以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工程大学、百度百科—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省]正高级职称湖北有多少人,湖北省副高级职称评定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一、武汉工程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武汉工程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入口为正高级职称湖北有多少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武汉工程大学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 创建于1972年6月正高级职称湖北有多少人,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 *** 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 武汉工程大学 。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化工为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学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湖北省属高校并列之一);在2019软科“中国更好 大学排名 ”中,我校位列第126位。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国际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67个专业招生,2 个博士学位授权,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一本招生。截止到2018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21789人,其中研究生3339人(全日制研究生2911人),普通本科生18878人。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38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26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43人,副高级职称46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7.59%,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93.72%和51.63%。教师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 *** 津贴的专家29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湖北省特聘岗位专家59人,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4人。创新团队入选“*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13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241间,教学实验室48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300余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绿化红旗单位”、“生态园林式学校”。

学校科技创新平台成绩显著。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有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6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学校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4个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学校与武汉市人民 *** 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武汉市唯一设在省属高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338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35项,省部、市级项目1588项。获国家、省部、市级教学、科技成果奖15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市级科技奖励153项。获专利授权169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收录4020余篇。机器人足球队共荣获1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2015--2017年,科研入帐经费共计3.5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建有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集体”。主办《 武汉工程大学 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法国上法兰西理工大学、兰斯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魁北克大学三河城分校;韩国国民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泰国暹罗大学;南非金山大学等4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正高级职称湖北有多少人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每年有百余名世界著名科学家及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每年派出大批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访学进修、攻读学位、合作交流调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行科研合作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国际交流班、双学位、本硕连读等。

学校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已招收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加纳,埃塞俄比亚、喀麦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就读于我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在籍在册各类留学生300余人。与 南京工业大学 、 河北科技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等国内高校长期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