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京职业学院(西京大学)的所有资料越全越好!!!!
学院简介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硬件设施
西京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京学院坐落在人文积淀厚重的古都西安,创建于1994年5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民办本科高校。目前,学院占地1390余亩,建筑面积54万多平方米。学院有绿色校园之称,三季花香,四季长青。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建有多媒体教室56个、语音室17个、实验实训场所180多个,实训基地9个,其中,“数控工程训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9652.88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49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988种,阅览室23个。
学校院系
学院下设一部五系四院,即基础部、机电工程系、工程技术系、管理科学系、经济系、人文科学系、艺术学院、经管文学院工学院和汽车学院。学院坚持以工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涵盖文、理、经、管、法、医、艺等多学科并举协调发展。学院开设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科学、数控技术、汽车运用工程、自动化控制、国际经济贸易等40多个本专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省级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教师
学院现有教师165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30%,“双师型”教师317名。有美籍华人、资深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David Li Costa 西京学院音乐喷泉
[1]nzo硕士,加拿大博士Paul以及来自美国、印度、菲律宾等国的10多名专职外籍教师先后在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每年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校园环境(18张)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发挥机制优势,与时俱进,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发展工科,经、管、法、文、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新路子,积极开创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实施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努力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得到 *** 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获奖参赛
学院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个参赛队,个个获奖;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园风光(13张)中,学院有9个队参赛,3个队获陕西赛区二等奖;在第三届数控大赛中,机电工程系蔺用取得陕西赛区第六名,获“陕西省数控技术能手”称号;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保漫画大赛中,艺术学院雷鹏获优秀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人文科学系王新元和经济系马永勤获二等奖,基础部朱艳艳、肖香和经济系卓丽丽、唐芬、谭文晶获三等奖,人文科学系李旦、刘莹,基础部郑孝丽、任晓飞、姚瑶和经济系闫晴获优秀奖;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中,人文科学系赵芳芳同学获陕西赛区三等 西京学院校园
奖;在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学院荣获“特殊贡献奖”,艺术学院严晖、谢恬和经济系陈晓明获三等奖,艺术学院徐阳、刘朝晖、程强,机电工程系李瑞、郭志官、王超、张保愿,人文科学系朱艳艳和经济系张欢获优秀奖。
科研工作
2008年,学院科研工作成效明显,学院已申报省市级项目十余项,已获准立项4项。2008年,学院有学术论文146篇已公开发表,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21篇。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完成了工业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项目研发,申请了科技部创新基金,已被批准,该项技术已通过陕西省科技厅鉴定。
学院荣誉
学院先后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诚信招生示范学校”、“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院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任万钧校长先后被 *** 部门评为“陕西省新闻人物”、“西部开发十大杰出创业奖”、陕西省“优秀民办教育家”、“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校长”、“全省教育系统优秀 *** 员”,2007年又被评为“陕西经济十大更具影响力诚信人物”,并获“第二届陕西诚信奖”,是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2008年“五.一”节前夕, *** 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 *** 授予任万钧校长为“陕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编辑本段西京历史
西京学院的前身西京职业学院是在1994年经陕西省人民 *** 批准的民办西京大学(筹)的基础上成立的。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授权、陕西省人民 *** 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学校下设工学、信息工程、外国语、人文艺术、财经等5个学院和大专预科部及出国留学培训部,现有在校生31000余人。建院以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西京大学
创立了“三个一切”的办学宗旨;树立了“诚、健、博、能” 的校训;培育了“奉献、无畏、创新、高效”的西京精神。学院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方向,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院现占地1624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43.1%,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被评为西安市“绿色大学”;教学仪器设备值6183.25万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2.61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各种期刊729种;校园各类体育设施完备;建有设备先进的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和闭路电视系统;教学楼和学生公寓、食堂条件优越,各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2000年3月成立党委,党、政、工、团组织健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视在青年学生、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中发展新党员,近年来共发展党员1735人。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2003年10月,党委书记任万钧作为全国民办高校惟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介绍了经验。成立于1994年的西京大学有东南两个校区。东校区坐落在标志中华古代文明的半坡遗址博物馆之侧,南校区屹立于文化积淀厚重的长安神禾塬上,两校区占地总面积为1320亩,绿化面积40%以上。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1、2003年,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民办高校在第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夯实民办高校党建基础,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党建工作经验介绍。 2、2003年11月,学校作为全国民办高校代表参加了在京召开的“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并作了经验交流。 3、2004年,学院档案馆通过了AAA级认证。 4、2004年,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获得97分,名列全省高校之一名。 5、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学院办学成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了典型报道。 6、2006年,学院艺术学院学生李璐莎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 7、2006年,学院“大学生工程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2007年,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9、2007年,学院团委荣获“2007年度热心公益先进单位”称号。 10、2007年,学院李诚人教授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11、2007年9月23日,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学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12、2008年,学院团委书记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13、2008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14、2008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学校系统)单位”称号。 15、2008年1月10日,学院参加“回响中国”2007中国教育年度盛典投票活动,在全国综合实力十强本科民办院校的竞争中我院位列第二名。 16、在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开展的全省教育系统200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中(陕教工宣〔2008〕2号文件),学院本科部和招生办被评为“创佳评差”工作更佳单位。张欣和李莲芳两位老师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 17、2008年3月11日,陕西省综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下发了关于表彰陕西省“平安校园”的决定(陕教稳〔2008〕5号),学院被评为陕西省“平安校园”。 18、2008年4月10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陕西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陕教〔2008〕3号),学院档案馆被评为先进集体,王涛、杨妙灯、张寒梅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2008年4月25日,经过省消协广泛的调查评议,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学院被授予“诚信民办高校”称号。 20、2008年11月6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陕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陕教生〔2008〕16号),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敬子建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21、2008年12月,由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蓝天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表演艺术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第10届2008环球旅游 *** 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中,学院学生陈彤获得亚军。 22、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第二届西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3、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学校系统)单位”称号。 24、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5、2009年,学院团委被团中央选为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单位。 26、2009年,学院被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 “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27、2009年学院被评为“西安市优秀考点”,柴琳、刘艳蓉、张莉被评为“西安市优秀考务工作者”。 28、2009年学院教务处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厅学籍学历注册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9、2009年1月14日,学院被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年度“文明校园”,机电工程系和院务办公室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更佳单位。 30、2009年2月27日,学院荣获2008年陕西省(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31、2009年3月17日,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等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32、2009年6月13日,《2009年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报告》公布,学院获“毕业生更具团队合作精神年度样本学校”。 33、2009年 6月24日,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委”;机电工程系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4、2009年9月8日,学院艺术学院谢登喜教授被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评为“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35、2009年11月11日,学院被陕西省信用协会评为“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兵单位”。 36、2010年1月20日,学院经济系党总支和教务处被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工作更佳单位。 37、2010年2月3日,学院被长安区授予“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8、2010年3月4日,学院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被授予“陕西省教育工会先进女职工委员会”荣誉称号。 39、2010年3月14日,学院被陕西省老教授协会评为“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工作先进单位”。 40、2010年4月2日,学院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2009年度“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好书记(校长)’单位”。
编辑本段西京校训
? 诚:指忠诚、诚信、诚实,是四项内容的核 健:指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博:指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博大的胸怀; 能:具有较高才能、智能、技能和能力,是四项内容的关键。
编辑本段校徽
整体设计思维: 简洁明了,色调明快,富有动感,寓意既明了又深刻。 设计说明: 一、色彩:三原色构成亿万色彩的基础,寓意西京学院[西京大学] 西京学院标志
培养构成社会的基本人才,简明突出。 二、结构: 1、是一个向前舞动奔跑的动感人物造型,即象征我们学生(学校)在快速进步,又与色彩配合象征学生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2、上方红色部位寓意深刻: A、可想象为“太阳”:寓意西京及其学子前途光明! B、可想象为一个“齿轮”,表示我们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 C、底部有地球的暗色底纹,预示西京终将走向世界。 3、下方两色构图有序的挽合,象征西京学子、师生、员工和谐团结。 三、造型整体是“人”,标志着学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三个一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
三个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学生为 西京学院校园
中心;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优差, 不歧视后进生和困难生; 为了学生一切:学校的工作就是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其他名词解释
1、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即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变。
2、K值教学管理
2、K值教学管理:K值教学管理法,参照教师职称,以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为依据,求取K值,然后乘以每学时课时费。K值教学管理法,抓住了课时酬金这一具有 西京学院
杠杆作用的因素,激活了教学的积极因素,调动了教师主导作用,为教学过程更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反馈信息。
3、教学“四个环节”
3、教学“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即坚持教考分离、严格学籍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实施因材施教。
4、课堂教学“三五”规范
4、课堂教学“三五”规范:教师上课要遵循三项原则,把握五个规范,三项原则即: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五个规范即组织教学、承前启后、讲授新课、师生互动、布置作业。
5、课堂教学“五个一工程”
5、课堂教学“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即聘好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建好一个实验室,制定一个好制度,管好一个教学班。
6、“四要三高”要求
6、“四要三高”要求:“四要”即要质量、要稳定、要规模、要特色;“三高”即高标准要求、高强度推进、高质量完成。
7、“三全”就业指导体系
7、“三全”就业指导体系:“三全”即:全员参与解决就业,全过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现就业。
8、“两下工程”
8、“两下工程”:“两下工程”即: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就是将“教学管理权力、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学生管理权”进行下放,学院进行“整体宏观调控”与“部、系实施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管理。管理权力下放后,学院将通过若干细致的考核指标和过程控制,对基层单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质是利用经济杠杆实现科学化管 西京学院校园
理的办法。
9、辅导员“三中一百”标准和要求
9、辅导员“三中一百”标准和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严格执行“三中一百”即: *** 党员、中间年龄、中等职称,按1:100的比例配齐、配足辅导员。
10、“人才工程”
10、“人才工程”:2006-2007学年度,学院引进22名博士研究生,124名硕士研究生、100名“双聘”教师和24名学术学科带头人。
11、“两感信”
11、“两感信”:感恩父母,感谢恩师。学生以亲笔书信的形式给父母、长辈、母校的校长和老师写一封信,表示对他们的感恩与感谢。让青年学生学会感恩,并让他们认识作为社会的一员对于全人类的责任。
12、“对口协议教育”
12、“对口协议教育”: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双方就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及个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问题达成共识,制定完备的个人学习和大学人生规划,并以协议的形式守约履行,以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13、“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
13、“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的战略发展新思路的核心是走集约式,异峰突起的发展道路,从而赢得竞争的优势和主动。在平原上建高原,就 西京学院校园
是要在学院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确立和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重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的思想,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普遍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要“高原建高楼”,就是要突出建设2-3个特色、优势学科,尽快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在“高楼”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在政策制定、学科发展、招收学生、人员聘用、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继续在更大范围内 *** 更好的教师和教辅人员;设立各种奖学金以招收更好的学生;购置更好的设备和最新的图书资料;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和特点,全面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其“高原”目标是加强本科教育,创品牌专业,培养尖子生,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这是未来十年规划的战略目标。
14、寄语青年
14、寄语青年:我们不能为青年创造美好的未来,但我们能为美好的未来培养优秀的青年。
编辑本段院系介绍
管理科学系
管理科学系是学院高职教学管理单位之一,在校学生4500余名。该系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国际酒店管理8个专业。他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特别注重了师资队伍和教研室建设,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8%,教授、副教授超过教师总数的30%,全系设有5个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上,通过教学竞赛、评教评学、强化实习实训和多种技能培训等,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院建有会计手工做帐、会计电算化、物流、旅游多功能、餐饮等多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7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注重了课程建设,《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物流学基础》被评为学院级精品课,《财务管理》申报省级精品课。该系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所思、所想、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取得了积极成果,2006年,管理系被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更佳单位”。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是学院高职教学管理单位之一,设有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护理4个专业,现有学生2759人。他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西京学院读书广场
[2]业为导向”的方针,遵循“理论必须够用、操作规范熟练”的原则,适时调整、修改、完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 *** ,突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凸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重视教研室建设,《数控技术实训》课入选陕西高校精品课程,涌现出李诚人、徐元博、吴慎言、徐开良等学科带头人。学院的“数控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陕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前西北地区高校中规模更大、功能设备最全、档次更高的数控工程训练中心,是该系学生校内实习的主要基地。管理及教学队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7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双师型”7人,他们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程技术系
工程技术系是由原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合并而成,是学院教学管理单位之一。该系设有计算机 *** 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图形图像 *** 、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护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程管理共11个专业。目前有在校生4307人,教学及学生管理人员37人。 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较为合理,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专 *** 结合的教师队伍。设有计算机专业教研室、通信教研室、建筑与装饰3个教研室。系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 *** 、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西京学院读书林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连续两年就业率96%,签约率86%以上。08年建筑工程专业28名学生参加陕西省“专升本”考试,12名学生分别被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专升本率达39.5%。 我系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安排的重点,学生每学期都会有1—2周的专业实训周,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实训、实验课时的比例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在直观、动手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技能。 工程技术系领导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科学的态度,认真筹划本系今后专业建设与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拟每年增加1—2个新专业,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师资对伍建设,积极引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使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层次结构合理,满足教学的需要。在科研和项目开发上,积极找项目、找产品。 工程技术系为满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在校内有信号与系统、程控交换、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维护、局域网安装调试、光纤通信、通信原理、软件开发 、 土木工程、工程测量等11个专业实验室可以使用。同时还与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建总公司、西京学院基建处、等十多个生产教学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联系,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 另外,在开展正常教学工作同时,我系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开展了建筑“五大员”等技能取证工作,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工程技术系非常重视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的建设,重视政治 西京学院教学楼
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加强新生入校的专业教育、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系在校生中,有60%的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过组织考查培养,已有320名学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 *** (含预备党员)。这些同学以身作则,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在院风、学风、考风、班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系党团、学生分会组织不断的发展壮大,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系学生管理工作和班级活动的开展,学生团总支、学生分会及学生社团功不可没,他们是我系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充满希望和信心。严格、科学、规范是我们的管理目标;给社会培养输送一专多能,多能多证的应用性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西京学院辉煌的进程中,工程技术系全体教职工一定做出我们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谭姓的开国大将
谭甫仁(1910-1970),广东省仁化县人。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士兵委员会干事,红12军连政治委员,687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红15军团第78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15师343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政治委员,115师教导第七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5兵团军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 *** 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国 *** 第九届中央委员。
1970年12月17日在昆明与夫人一起被反革命分子王自正枪杀,终年60岁。 谭希林(1908-1970),湖南省长沙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 *** 。同年入黄埔军校,1927年毕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排长,武汉革命 *** 警卫团排长。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之一师特务连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副营长、代营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军学校教育长,闽西红军指挥部参谋长,红12军参谋长兼34师师长,红21军参谋长、代军长,军委警卫团团长,南路军临时指挥部司令员,干部团工兵主任,特科学校工兵营营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2师6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津浦路西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皖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7师代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师长,第四纵队司令员,豫皖苏军区之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2军军长,山东军区之一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大使,中国人民 *** 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副司令员。
1970年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谭冠三(1908-1985),湖南省耒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 *** 。1928年参加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更高人民法院之一副院长等职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需处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34师训练队队长,第12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第34团政治委员兼特派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36团政治委员,红3军第9师25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陕甘支队第四大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俱乐部主任、秘书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之一军分区兼七支队政治委员,南进支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 *** 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八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 军区政治委员, *** *** 工作委员会第二书记、监委书记、 *** 政协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更高人民法院之一副院长, *** 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 *** 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2月6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7岁。 谭家述(1909-1987),湖南省茶陵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 *** 。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茶陵县农民自卫部部长,县游击队副队长、大队长,二纵队纵队长,湘东独立第1师3团团长、师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22师师长,红6军第18师参谋长,红6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教员。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 *** 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高炮指挥部司令员,中国人民 *** 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8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谭天哲(1912-1998),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政治部青年干事,红6军团译电员。和王永浚(后授少将军衔)靠手里的一本明码和一张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一个字一个字地积累编成了部分的敌军密码本,并将收到的敌军电报一个字一个字地猜测,译出敌军新的行动和作战意图的情报,使我军
对敌情有所了解,保证我军首长订出行军或作战方案。后任红6军团机要科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八路军120师359旅教导营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处主任,第359旅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南下支队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北军区2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10纵30师90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7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和平津、宜沙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任海军联合学校第3分校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6年入 *** 政治学院学习。后历任海军厦门水警区政治委员,海军福建基地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8年12月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谭开云(1914-2003),江西省永新县人。1927年任乡童子团团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乡团支部书记,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8师22团排长、连长,红14军38师1团连指导员,少共国际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在一次战斗中与敌拼刺刀,接连撂倒5个敌人,自己多处负伤。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员,红1军团2师5团总支书记,陕北独立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 *** 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大队长,抗大之一分校支队政治委员,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山东警备3旅政治委员。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在山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期间,他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9师首任政治委员,第9师是原山东军区鲁中军区由地方部队编成的独立旅,进入东北时3000人,编制装备均不健全。后与曾克林部合编为9师。部队中山东参军老成分占10%,东北参军及俘虏成分占45%。该部队“作战力较弱,来东北后在长期战斗中锻炼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之经验。后担任辽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本溪保卫战、四保临江和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 *** 干部部副部长,1958年任 *** 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1960年因受彭德怀、邓华问题牵连,调任辽宁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1964年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1973年任 *** 副政治委员。为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2年在中国 ***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003年10月2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 谭友夫(1917-1976),原名谭幼福,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红11军31师在柴山保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 *** 时,投奔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革命(弟兄6人参加红军,其中4人在战斗中牺牲)。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由团转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苏区红军游击第5大公务员,红4军10师宣传员、军政治部青年委员,第29团政治处主任、青年科长,第28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之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9月随部西征川陕,参加了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四川军阀田颂尧、刘湘发起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1935年6月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担任5大队政治干事、指导员。1938年抗大之一分校教导员,太行决死队第3纵队8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到山西新军工作。在山西他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独立发展我党抗日武装,组建了“壶关独立营”。不久,又组建了晋东南保安第9团。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3旅67团政委。参加了平汉战役。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12旅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陕南军区12旅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 安康军分区司令员,率部进驻安康地区剿匪,先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及战斗英雄等勋章共11枚。1952年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 *** 第60军副军长,第12军副军长, *** 司令部副参谋长, *** 后勤部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二级解放勋章。1976年2月24日因病逝世,终年59岁。 谭友林(1916—2006),湖北省江陵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独立营营政治委员,1935年2月任红2军团第6师1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后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上级干部队指导员。1935年11月参加长征,1936年1月任红2军团第5师政委。在湘黔边瓦屋塘战斗中,师长贺炳炎右臂中弹负伤,他一面派人救治贺炳炎,一面指挥部队奋勇阻敌,掩护军团安全通过。红2、6军团进至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后,率部在大定大力开展群众工作,筹粮筹款,扩大红军,并以侦察队为基础,组建了第14团。1936年7月红2、4方面军甘孜会师后,任红2方面军第32军96师政治委员,与师长王尚荣率部随2、4方面军北上。进入草地第二天,得了伤寒病,躺在担架上行军,服了50多服中草药于治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前夕,红32军遭到阻击,与师长王尚荣率部英勇抗击,掩护军部机关顺利通过,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到陕北后,1933年1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竹沟留守处教导队队长兼政治委员,豫东游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第2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支队第3总队政治委员,第4师6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哈北军分区司令员,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59旅副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12纵队34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39军副军长,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 第39军副军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1983年任 *** 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 ***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2006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 谭文邦(1911-1987),湖南省茶陵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独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红1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红6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红6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6军团49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模范师营教导员,第49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359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教导队政治委员,第719团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特务团政治委员,第717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主任、独立第9师副政治委员。是东北野战军5纵14师首任政治委员。5纵14师是南满独立2师的基础。1945年底,冀东军区的一批干部到通化,建起一个独立团。尔后胶东军区一个团进驻通化,与独立团合并为通化支队,坚持敌后斗争。后改名为杨靖宇支队,发展到10000人。第14师“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后任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5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5师政治委员、第42军政治部副主任。回国后,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任 *** 炮兵政治委员。1964年到1968年,任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1987年8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6岁。 谭右铭(1910——),四川省云阳县人。1928年在万县读高中,因军阀混战而停学。1929年瞒着家人到上海,考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不久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 *** ,同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从事地下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团支部书记,1933年11月, *** 上海中央局军委派他回川,组织万县、云阳地区的地下斗争,任 *** 云阳县工作委员会、云奉边区特委、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1935年1月,在云阳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回到上海。根据上海南方局军委的指示,9月回到云阳,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后因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上级党组织要求停止组织武装暴动,离开四川回上海。1937年在上海《群众新闻》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6月到达太原,进入山西牺盟会干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任山西新军教导2师1团政治处主任,不久任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底去陕北。1940年任晋 *** 立支队政治部宣教科长,1943年任115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山东军区独立5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是聂凤智,1947年,独立5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9纵25师,任师政治委员,师长是肖镜海,第79师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20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政治部主任、后升任20军副政治委员、1952年升任20军政治委员,同年底回国。1953年复到南朝鲜接受战俘,在板门店与美方红十字会小组交谈后,带一个小组进入南朝鲜釜山,然后到济州岛,9月在板门店交接了战俘。1955年任 *** 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59年任《 *** 报》社副总编辑,196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谭知耕(1917-2001),河南省光山县人。1929年参加光山县农民赤卫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5团勤务员、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第31军军部侦察参谋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之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及广昭、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万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政治指导员、大队参谋长、营长兼政治教导员,第4支队14团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4旅12团长,新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苏浙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处处长,第3纵队7团团长等职。参加了天长、仪征、扬州、六合、金牛山地区**伪军“扫荡”、“蚕食”的作战和天目山之一、第二、第三次反顽战役,屡建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独立第1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新四军第1师1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长,第三野战军第23军69师师长等职。率部转战苏、鲁、豫、皖、沪等地,参加了保卫淮阴涟水、鲁南、莱芜、孟良崮、鲁西南外线出击、平汉路(郑州至许昌段)破袭、确山、开封、睢杞、淮海、渡江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中国人民 *** 第25军参谋长、副军长,1952年7月调任华东军区第四步兵学校校长,1957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回国任中国人民 *** 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法教授会主任、1964年任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1971年任海军广州基地之一副司令员,1975年任南海舰队司令员,1978年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加强部队建设,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 ***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1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谭善和(1915-1991),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23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红6军团第17师50团特派员,军团保卫局科长,第16师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组织股股长,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后勤部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旅政治委员,军区司令部军械处处长, *** 河南商城县委书记, *** 鄂豫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 西南军区工兵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工兵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率志愿军工兵参加重建平壤。1955年回国后,任长沙高级工兵学校校长。1957年入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基本系学习,1960年任工程兵副参谋长,1962年任参谋长。中印边界反击战前,踏勘了中印边界西段边防阵地,组织两个工兵团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喀喇昆仑山进行战前紧急集训。常年在基层、工地、训练场奔波,一年内跑坏了两台专车。 *** 元帅说: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年跑坏两台车的干部!1966年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73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工作和天山公路、南疆铁路建设。1974年对新疆自治区的工交系统进行整顿。1975年至1982年任工程兵司令员,1983年至1985年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因病逝世,终年76岁。谭善和与萧克、陈锡联等致信中央书记处,建议取消遗体告别仪式。 谭乃达(1938.6——)中将军衔吉林省农安县人。大学文化。1956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 *** 。
历任陆军自行火炮营炮长、车长,团政治处文化教员、干事, *** 连长、指导员。1961年6月加入中国 *** 。1964年后,任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团政治处副主任、代主任,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团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军坦克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师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师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85年后,任集团军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纪委书记。1989年任集团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92年11月任 *** 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军区党委常委。1993年任 *** 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军区书记,军区党委常委。1994年10月任 *** 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军区党委常委。1992年在中国 ***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97年在中国 ***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谭冬生(1940年10月--)男;中将军衔;原 *** 副司令员;湖南攸县人(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之子)
1958年初参加中国人民 *** ,历任战士、班长、排长、 *** 、参谋。1970年调总参谋部机关工作,先后任参谋、副处长、处长、主任、动员部副部长、部长,期间兼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征兵办公室主任。1996年任 *** 副司令员。1997被授予中将军衔,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谭冬生少时敏而好学,力求上进。在攸县一中学习期间,任学生会副主席,带头报名参军,以身许国。入伍后求学若渴,孜孜不倦,在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曾两次在军校学习深造。尤其到总参机关工作以后,悉心攻读、研究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在战争动员、兵役工作、民兵预备役改革和建设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征兵工作条例》等法规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组织编写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动员分册》,是中国之一部《战争动员学》主编。 谭悦新:(1941年07--)男 山东临朐人;大专学历; *** 党员;中将军衔
1961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大专班毕业。曾任李水清秘书,处长,管理局长,基地副司令员,第2炮兵后勤部部长。1999年12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2003年12月-2004年12月任中国人民 *** 总后勤部副部长。2001年晋升为中国人民 *** 中将军衔。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谭国玉(1930.3-2009年8月2日),男,山东文登铺集镇东谭家口村人,生于哈尔滨。1949年7月参军入伍,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保送入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学习。毕业后留学苏联古比雪夫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曾任总参工程兵部副部长、工程兵指挥学院院长,少将军衔。
谭国玉参加了我国之一个土壤切削试验室的建设与土切理论研究及应用指导,撰写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土切理论方面的论文,并获国际优秀论文一等奖;参加了74式全液压挖掘机、推土机、拖式布雷车总体方案的咨询、论证、设计、试制、试验与鉴定等方面的工作,该项目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参与研制的八四式重型机械化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何创建化石之乡
1、首先是对化石的保护余姚意识深入人心,需要村民们把化石资源视为珍宝,精心呵护,向游客讲述三叠纪、鱼龙、鳍龙的地质历史和远古的故事。“化石是宝贝,青山是金山,千万动不得!”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2、其次利用化石旅游带来山乡巨变。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化石展览馆、化石原位展示馆、化石文化走廊、化石文化墙、户外卡丁车场、跑马场、滑草场、采摘园等多个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让村民们也积极行动,开办了多个农家乐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3、打造美丽乡村的幸福蓝图。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地质工作者是地球科学的传播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参与者。我们愿同乡亲们一起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院长谭文专说。
近代中国地质学创建早期中国学者对河北地质调查的贡献
杜汝霖牛树银孙爱群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省(包括北京)位于晚清和民国时期首都北京附近及周围地区湖北省地科院谭文专职称,当时称直隶省。受北京辐射影响比较大,这一区位湖北省地科院谭文专职称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地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摇篮地区,也是我国开展区域地质调查最早的地区。已有140多年调查历史,就中国地质学者的调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在为了迎接即将到来201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90周年和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发展100年之际。我们会深切缅怀近百余年左右在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创建早期的前辈先驱学者,特别是湖北省地科院谭文专职称他们在河北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为当地开发矿业和以后地质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近几年有幸参加《河北省地质科学史稿》的编撰过程,深为前辈学者坚定执著创建的光辉业绩所叹服,更为湖北省地科院谭文专职称他们矢志报国、勤奋求实、勇于创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为后辈树立了光辉的学者风范和学习的榜样。由此更真切感悟到编撰地质学史所担负的“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这是一笔留给后代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愿为河北地质学史的编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指导帮助批评指正。现仅就近百余年到80年前在河北地质调查的中国学者贡献简述如下湖北省地科院谭文专职称:
1)作为最早对河北进行地质调查和取得成果之一人应该首推直隶省矿政调查局知矿师邝荣光(1862~卒年不详)。
1910年,邝荣光在《地学杂志》之一期(创刊号)出版了着色1:250万《直隶地质图》和1911年出版了《直隶矿产图》,图长36cm,宽24cm。《直隶地质图》将地层划分为太古代、甘布连纪、炭精纪、朱利士纪和黄土(甘布连纪即寒武纪,炭精纪即石炭纪,朱利士纪即侏罗纪)。此外,还划分出太古代火石、甘布连纪火石和近代火石(火石即火成岩)。图中甘布连纪广泛分布于太行山、北京西山和冀东,实际上包括了现在的中—上元古界至奥陶系。《直隶矿产图》上标明了煤、铁、铜、铅、银、金矿产地,“煤”还大致绘出了煤田的范围和地层走向。这两张图虽说简单、粗略,但其内容大多是作者实地踏勘结果,而不是照抄李希霍芬和维里士等人的著作,可以说是中国学者自己编绘的之一张地质图和区域矿产图。[1]
邝荣光还是之一位编绘古生物图版的学者,1910年他在《地学杂志》之一卷第四号中,发表了一幅《直隶石层古迹图》,标“矿师邝荣光考察并绘”这也是我国之一张古生物图版(1)[1]。
图1 直隶石层古迹图
2)丁文江(1887~1936),他是中国之一篇正式地质调查报告的作者。1913年,丁文江带队,与王锡宾、梭尔格一起调查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他们填绘了太行山中东部地质图,调查研究了石炭系煤田和“山西式”铁矿,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的《调查正太铁路附近地质矿务报告书》发表于1914年的《农商公报》。这是中国地质学家之一个公开发表的学术报告,值得特别重视。该报告附有三张分幅地质图,包括1:10万井陉煤田地质图等,内容比较详细,这也是中国人之一次系统填绘地质图[2]。
3)章鸿钊(1877~1951)、虞锡晋,开创了北京西山地质调查工作。
1914年章鸿钊、虞锡晋两君率领地质研究所21名学员赴北京西山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南至磨石口、西至门头沟、北由玉泉山而抵温泉村,主要项目是地质调查,测绘地层剖面,寻找化石[1]。
4)马秉铎、刘世才、仝步瀛、陈树屏在直隶获鹿、山东峄县进行地质调查,赵志新在直隶赞皇县东北对五台系作了专题调查与研究,并采集了有关化石[1]。
5)1919年,丁文江、张景澄对冀晋边境一带的煤田进行了调查,著《直隶、山西间蔚县、广灵、阳原煤矿地质报告》,并附有1:10万煤田地质图,对煤系地层进行了粗略划分,载于《地质汇报》创刊号中[2]。
6)叶良辅(1894~1949)、刘季辰是最早对柳江盆地煤田进行研究的中国学者,1919年他们对直隶临榆县柳江煤矿进行地质调查,著有《直隶临榆县柳江煤田报告》,刊于《地质汇报》创刊号中[3]。
7)李捷(1894~1977)是最早到保定地区进行地质调查的中国学者,1919年4月他由蔚县至涞源、阜平、曲阳、唐县、完县、满城等地,调查了当时已知的各种矿产,历时2月余在《地质汇报》第4号上发表了《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4]。
8)王烈(1887~1957)于1920年以前,具体年代不详。他是中国地质学会26名创立会员之一,曾对河北省怀A一带进行煤田地质调查,著有《河北省怀A县八宝山煤田地质报告》,是我国地质工作创建早期的重要地质报告[5]。
9)1920年,朱庭祜(1895~1984)、李捷到井陉煤田调查,著《调查直隶井陉地质矿产报告》,并附有1:6万直隶井陉煤田地质图。此外,1921~1930年间,王景尊、王曰伦、喻德渊也先后到井陉、获鹿一带调查。他们对井陉一带的地质、矿产(特别是煤矿)特征都有较详细的记述[3]。
10)卢祖荫(1889~1976)、周赞衡是最早进行铁矿调查的学者。
1917年卢祖荫、周赞衡到兴隆高板河一带调查,著有《高板河铁矿报告》[6]。
11)叶良辅等13人是中国同时也是河北之一位撰写区域地质志的学者
1920年出版的《北京西山地质志》是我国和河北之一部对北京西山进行大区域综合性系统调查写出的区域地质专著,对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都有较全面的论述,从而奠定了中国北方地层学的基础,使北京西山成为中国北方地质工作的摇篮,并使北京西山和河北隣区的地层系统和构造格局,由此初步确定[9][12]。
12)李四光是之一位论述华北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学者。
1922年他在中国地质学者之一次年会上宣读了题目为“中国更新世冰期的证据”的论文,文中指出在太行山东麓的沙河县白错盆地首先发现了一些带条痕的巨大漂砾,认为是冰川活动遗留的证据,文中还谈到了山西大同盆地也有条痕砾石,两处的冰川遗迹,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8]。
13)丁文江是最早在河北进行锰矿调查的学者。
1922年丁文江考察北京昌平西湖村锰矿,认为该锰矿为原生锰矿,所著《京兆昌平县西湖村锰矿》一文刊于《地质汇报》第4 号。冯景兰(1927)调查了昌平县分水岭金矿[9]。
14)1923年田奇
(1899~1975)调查研究了北京南口震旦纪地层层序及上下接触关系,发表了《南口震旦系之地层层序及古生物》[11],从而确立了北京南口震旦系(上前寒武系)经典剖面,同期刊物赵亚曾还发表了《南口之地质构造》[11]。
15)1924年以谭锡畴(1892~1952)为主编人,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翁文灏等统一规划领导下,完成了我国之一幅1:100万的地质图——《北京—济南幅》,这是我国首次按国际分幅编制的小比例尺地质图[10]。
16)王竹泉、赵亚曾(1898~1929)、田奇
,1924年,在河北临城一带进行煤田地质调查,发表了《直隶临城煤田地质》,刊于《地质汇报》第6号[3]。
17)赵亚曾、田奇
1924年还对河北磁县及河南六河沟煤田地质进行调查,著有《直隶磁州及河南六河沟煤田地质》刊于《地质汇报》第6号[3]。
18)翁文灏(1889~1971)是最早提出燕山运动的学者。
20世纪20年代晚期翁文灏深入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1927年,翁文灏以燕山为标志地区首先提出“燕山运动”一名,原义代表侏罗纪末期与白垩纪初期间产生的不整合、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他所创立的燕山运动论点,是对中国构造运动的重要贡献并产生深远的影响[7]。
19)孙云铸(1895~1979)、葛利普等是最早对开平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研究的学者。
1920年孙云铸、葛利普将开平盆地赵各庄奥陶系划分为下奥陶统冶里灰岩和珊瑚灰岩。1922年孙云铸、杨钟健创名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13]。
1923~1924年,孙云铸详细研究了开平盆地的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层、张夏层、崮山层、长山层和凤山层;除馒头层、张夏层外,统称上寒武统[22]。1935年,孙云铸根据开平、临城和北京西山等地的资料,将长山层和凤山层详分为5个化石带,并发表了《中国北部上寒武纪之三叶虫化石》[14]。
孙云铸等的杰出工作,为华北地区寒武-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奠定了基础。
20)舒文博是最早对火成岩侵入体进行调查的学者。
1924年舒文博在《河南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县)红山火成岩侵入体的研究》中,利用氧化钙等氧化物等量线图说明岩石化学组分的同化作用,其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引用[20]。
21)李学清(1892~1977)是最早研究河北矿物的学者,1926年他对河北平山县刚玉,从矿物学角度进行专题研究,著有《直隶西部平山县的刚玉》[21]。
22)王竹泉(1891~1975)是最早对河北武安涉县等地进行地质矿产调查的学者。
1927年王竹泉对河北武安涉县及河南林县安阳一带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对武安涉县地层、构造及煤铁矿产论述较详,著有《河南武安涉县林县安阳一带地质矿产》刊于《地质汇报》第九号[3]。
23)1927年,黄汲清(1904~1995)在北京车庄一带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较详细的划分和对比,奠定了西山下古生代地层的基础,著有《北京西山之寒武纪及奥陶纪层》[9]。
24)王竹泉等是最早研究河北井陉雪花山玄武岩的学者。
从1927年开始,王竹泉对雪花山玄武岩及其下伏的“砂土层”进行了详细研究,1930年发表了《河北省井陉县雪花山玄武岩及砂土层之研究》《地质汇报》第15号[3]。详细地记述了这里的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貌特点,并在“砂土层”中采到一些腹足类化石,他根据岩性对比和地文期的观点,认为雪花山“砂土层”与山西省的“三趾马红土”相当,因而把雪花山玄武岩及其下伏的“砂土层”归为晚上新世末期。
25)赵亚曾等是最早对开平盆地煤田及外围调查的学者。
1928年,赵亚曾等3人到开平煤田及其外围调查,测有唐山西山至清凉山一带的1:5万地质图和双凤山附近的1:1万地质图,对区域构造轮廓反映较清楚[6]。
26)李春昱(1904~1988)、杨曾威、黄汲清、朱森等1928年研究了北京杨家屯煤系的沉积特征,将杨家屯煤系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与石盒子系、山西系、太原系和本溪系对比[9]。
27)王曰伦(1903~1981)等是最早对承德大庙铁矿进行调查的学者。
1929年,王曰伦、孙健初在北平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曾到承德一带调查,首次对大庙、黑山斜长岩和铁矿进行了研究[6][18]。
28)谭锡畴、王恒升等是最早对张(张家口)宣(宣化)及外围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的中国学者。
1928~1929年,谭锡畴、王恒升、王曰伦和孙健初到张家口地区调查。谭锡畴在《直隶宣化、涿鹿、怀来三县地质矿产》一文中,阐述了以涿鹿为中心的区域地质特征。王恒升的《直隶宣化一带古火山之研究》和王曰伦、孙健初的《宣化一带地质构造研究》,涉及的范围与谭文基本相同,可以说是对谭文在岩石学和构造学上的补充[6]。另王恒升在1928年还在《地质汇报》发表了《北京西山妙峰山髫髻山一带之火成岩》[3]。
29)李四光(1889~1971)、赵亚曾等是最早对太行山东麓石炭二叠系进行正确划分的中国学者。
自从1922年瑞典人那琳根据化石鉴定,在山西太原建立了包括太原系、山西系、石盒子系在内的上古生界剖面,但时代问题并未解决。李四光(1923、1927)经过对华北
科化石研究和赵亚曾(1925、1926)的长身贝研究结果,从而对太行山东麓石炭系进行正确划分[15],而对二叠系的划分则沿用山西太原的标准剖面划分方案,分为山西系和石盒子系。
30)裴文中(1904~1982)是首次发现中国猿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学者。
1927年裴文中到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第二年被派往周口店参加古生物化石的发掘工作,从1929年起主持周口店猿人遗址发掘和研究工作,同年12月2日在周口店第1地点首次发现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中外,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1931年又确认旧石器和用火痕迹的存在,从而为古人类遗址提供了考古学上的重要证据[16、17]。
31)李善邦(1902~1980)在北京西郊最早自建之一个标准地震台,开创了我国地震研究工作。
李善邦是中国近代地震学的开创者,1928年参加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工作,筹建北平西郊鹫峰山地震台,于1929年建成,并任鹫峰地震研究室主任,1930年9月20日记录到之一个地震,从此地震台即转入正式运转。由于地震台仪器已属世界一流,加之管理完善,地点合适,记录数据准确,很受世界地震学界的重视和推崇[19]。
32)1930年侯德封(1900~1980)对太行山东麓邯邢一带煤田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太行山东麓煤田地质构造研究》一文,刊于《地质汇报》第15号[3]。
参考文献
[1]吴凤鸣.关于中国古生物地层研究的早期史料.吴凤鸣文集(之一集).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11~19
[2]王仰之.丁文江年谱.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20~23
[3]程裕淇,陈梦熊.前地质调查所1916~1950 的历史回顾,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98~100
[4]李建初,张建中.保定地区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简史.见:地质学史论丛·5·.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88~90
[5]于洸.王烈教授在北京大学.见:地质学史论丛·5·.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256~261
[6]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7卷·地质矿产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3~8
[7]翁文灏.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见:潘云唐编.翁文灏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27,207~226
[8]黄汲清.我国地质科学工作从萌芽阶段到初步开展阶段中名列之一的先驱学者.见: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7~35
[9]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4
[10]秦鼐.中国百万分之一和三百万分之一地质图的编辑和出版.见:前地质调查所(1916~1950)的历史回顾.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59~60
[11]田奇
.南口震旦系之地层层序及古生物.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3,2(1~2):105~110
[12]河北省地质矿产局.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3~4
[13]中国地层典编委会.中国地层典.奥陶系,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67~68,99~100
[14]孙云铸.中国北部上寒武纪之三叶虫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7号,第二册.1935,英文84页,中文2页,图3版
[15]李四光.中国北部纺锤虫化石.见: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4号,第—册.1927,英文123页,中文10页,图24版
[16]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中国远古人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93~95
[17]黄汲清.北京猿人学术上的意义(1930).见:翁文灏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268~271
[18]孙静,王德忠,等.河北承德市大庙式含钒钛磁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 *** 研究.见:2010年河北省地矿局科技大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2~13
[19]王仰之.中国地质学简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4~136
[20]舒文博.豫北红山侵入体的地质调查结果.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4,3(2):117~126
[21]李学清.直隶西部平山县的刚玉.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6,5(1):77~82
[22]孙云铸.开平盆地的上寒武统.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3,2(1~2):93~100
学校档案馆 *** 一般做哪些工作?越具体越好,谢了。。。
学院简介硬件设施西京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京学院坐落在人文积淀厚重的古都西安,创建于1994年5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民办本科高校。目前,学院占地1390余亩,建筑面积54万多平方米。学院有绿色校园之称,三季花香,四季长青。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建有多媒体教室56个、语音室17个、实验实训场所180多个,实训基地9个,其中,“数控工程训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9652.88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49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988种,阅览室23个。学校院系学院下设一部五系四院,即基础部、机电工程系、工程技术系、管理科学系、经济系、人文科学系、艺术学院、经管文学院工学院和汽车学院。学院坚持以工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涵盖文、理、经、管、法、医、艺等多学科并举协调发展。学院开设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科学、数控技术、汽车运用工程、自动化控制、国际经济贸易等40多个本专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省级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教师学院现有教师165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30%,“双师型”教师317名。有美籍华人、资深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David Li Costa 西京学院音乐喷泉 [1]nzo硕士,加拿大博士Paul以及来自美国、印度、菲律宾等国的10多名专职外籍教师先后在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每年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校园环境(18张)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发挥机制优势,与时俱进,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发展工科,经、管、法、文、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新路子,积极开创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实施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努力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得到 *** 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奖参赛学院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个参赛队,个个获奖;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园风光(13张)中,学院有9个队参赛,3个队获陕西赛区二等奖;在第三届数控大赛中,机电工程系蔺用取得陕西赛区第六名,获“陕西省数控技术能手”称号;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保漫画大赛中,艺术学院雷鹏获优秀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人文科学系王新元和经济系马永勤获二等奖,基础部朱艳艳、肖香和经济系卓丽丽、唐芬、谭文晶获三等奖,人文科学系李旦、刘莹,基础部郑孝丽、任晓飞、姚瑶和经济系闫晴获优秀奖;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中,人文科学系赵芳芳同学获陕西赛区三等 西京学院校园奖;在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学院荣获“特殊贡献奖”,艺术学院严晖、谢恬和经济系陈晓明获三等奖,艺术学院徐阳、刘朝晖、程强,机电工程系李瑞、郭志官、王超、张保愿,人文科学系朱艳艳和经济系张欢获优秀奖。科研工作2008年,学院科研工作成效明显,学院已申报省市级项目十余项,已获准立项4项。2008年,学院有学术论文146篇已公开发表,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21篇。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完成了工业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项目研发,申请了科技部创新基金,已被批准,该项技术已通过陕西省科技厅鉴定。学院荣誉学院先后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诚信招生示范学校”、“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院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任万钧校长先后被 *** 部门评为“陕西省新闻人物”、“西部开发十大杰出创业奖”、陕西省“优秀民办教育家”、“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校长”、“全省教育系统优秀 *** 员”,2007年又被评为“陕西经济十大更具影响力诚信人物”,并获“第二届陕西诚信奖”,是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2008年“五.一”节前夕, *** 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 *** 授予任万钧校长为“陕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编辑本段西京历史西京学院的前身西京职业学院是在1994年经陕西省人民 *** 批准的民办西京大学(筹)的基础上成立的。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授权、陕西省人民 *** 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学校下设工学、信息工程、外国语、人文艺术、财经等5个学院和大专预科部及出国留学培训部,现有在校生31000余人。建院以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西京大学创立了“三个一切”的办学宗旨;树立了“诚、健、博、能” 的校训;培育了“奉献、无畏、创新、高效”的西京精神。学院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方向,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院现占地1624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43.1%,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被评为西安市“绿色大学”;教学仪器设备值6183.25万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2.61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各种期刊729种;校园各类体育设施完备;建有设备先进的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和闭路电视系统;教学楼和学生公寓、食堂条件优越,各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2000年3月成立党委,党、政、工、团组织健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视在青年学生、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中发展新党员,近年来共发展党员1735人。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2003年10月,党委书记任万钧作为全国民办高校惟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介绍了经验。成立于1994年的西京大学有东南两个校区。东校区坐落在标志中华古代文明的半坡遗址博物馆之侧,南校区屹立于文化积淀厚重的长安神禾塬上,两校区占地总面积为1320亩,绿化面积40%以上。编辑本段学校荣誉1、2003年,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民办高校在第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夯实民办高校党建基础,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党建工作经验介绍。 2、2003年11月,学校作为全国民办高校代表参加了在京召开的“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并作了经验交流。 3、2004年,学院档案馆通过了AAA级认证。 4、2004年,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获得97分,名列全省高校之一名。 5、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学院办学成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了典型报道。 6、2006年,学院艺术学院学生李璐莎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 7、2006年,学院“大学生工程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2007年,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9、2007年,学院团委荣获“2007年度热心公益先进单位”称号。 10、2007年,学院李诚人教授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11、2007年9月23日,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学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12、2008年,学院团委书记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13、2008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14、2008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学校系统)单位”称号。 15、2008年1月10日,学院参加“回响中国”2007中国教育年度盛典投票活动,在全国综合实力十强本科民办院校的竞争中我院位列第二名。 16、在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开展的全省教育系统200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中(陕教工宣〔2008〕2号文件),学院本科部和招生办被评为“创佳评差”工作更佳单位。张欣和李莲芳两位老师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 17、2008年3月11日,陕西省综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下发了关于表彰陕西省“平安校园”的决定(陕教稳〔2008〕5号),学院被评为陕西省“平安校园”。 18、2008年4月10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陕西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陕教〔2008〕3号),学院档案馆被评为先进集体,王涛、杨妙灯、张寒梅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2008年4月25日,经过省消协广泛的调查评议,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学院被授予“诚信民办高校”称号。 20、2008年11月6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陕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陕教生〔2008〕16号),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敬子建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21、2008年12月,由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蓝天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表演艺术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第10届2008环球旅游 *** 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中,学院学生陈彤获得亚军。 22、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第二届西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3、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学校系统)单位”称号。 24、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5、2009年,学院团委被团中央选为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单位。 26、2009年,学院被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 “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27、2009年学院被评为“西安市优秀考点”,柴琳、刘艳蓉、张莉被评为“西安市优秀考务工作者”。 28、2009年学院教务处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厅学籍学历注册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9、2009年1月14日,学院被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年度“文明校园”,机电工程系和院务办公室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更佳单位。 30、2009年2月27日,学院荣获2008年陕西省(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31、2009年3月17日,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等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32、2009年6月13日,《2009年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报告》公布,学院获“毕业生更具团队合作精神年度样本学校”。 33、2009年 6月24日,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委”;机电工程系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4、2009年9月8日,学院艺术学院谢登喜教授被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评为“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35、2009年11月11日,学院被陕西省信用协会评为“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兵单位”。 36、2010年1月20日,学院经济系党总支和教务处被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工作更佳单位。 37、2010年2月3日,学院被长安区授予“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8、2010年3月4日,学院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被授予“陕西省教育工会先进女职工委员会”荣誉称号。 39、2010年3月14日,学院被陕西省老教授协会评为“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工作先进单位”。 40、2010年4月2日,学院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2009年度“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好书记(校长)’单位”。编辑本段西京校训? 诚:指忠诚、诚信、诚实,是四项内容的核 健:指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博:指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博大的胸怀; 能:具有较高才能、智能、技能和能力,是四项内容的关键。编辑本段校徽整体设计思维: 简洁明了,色调明快,富有动感,寓意既明了又深刻。 设计说明: 一、色彩:三原色构成亿万色彩的基础,寓意西京学院[西京大学] 西京学院标志培养构成社会的基本人才,简明突出。 二、结构: 1、是一个向前舞动奔跑的动感人物造型,即象征我们学生(学校)在快速进步,又与色彩配合象征学生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2、上方红色部位寓意深刻: A、可想象为“太阳”:寓意西京及其学子前途光明! B、可想象为一个“齿轮”,表示我们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 C、底部有地球的暗色底纹,预示西京终将走向世界。 3、下方两色构图有序的挽合,象征西京学子、师生、员工和谐团结。 三、造型整体是“人”,标志着学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三个一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编辑本段办学理念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学生为 西京学院校园中心;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优差, 不歧视后进生和困难生; 为了学生一切:学校的工作就是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其他名词解释 1、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即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变。 2、K值教学管理2、K值教学管理:K值教学管理法,参照教师职称,以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为依据,求取K值,然后乘以每学时课时费。K值教学管理法,抓住了课时酬金这一具有 西京学院杠杆作用的因素,激活了教学的积极因素,调动了教师主导作用,为教学过程更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反馈信息。 3、教学“四个环节” 3、教学“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即坚持教考分离、严格学籍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实施因材施教。 4、课堂教学“三五”规范4、课堂教学“三五”规范:教师上课要遵循三项原则,把握五个规范,三项原则即: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五个规范即组织教学、承前启后、讲授新课、师生互动、布置作业。 5、课堂教学“五个一工程” 5、课堂教学“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即聘好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建好一个实验室,制定一个好制度,管好一个教学班。 6、“四要三高”要求6、“四要三高”要求:“四要”即要质量、要稳定、要规模、要特色;“三高”即高标准要求、高强度推进、高质量完成。 7、“三全”就业指导体系7、“三全”就业指导体系:“三全”即:全员参与解决就业,全过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现就业。 8、“两下工程” 8、“两下工程”:“两下工程”即: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就是将“教学管理权力、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学生管理权”进行下放,学院进行“整体宏观调控”与“部、系实施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管理。管理权力下放后,学院将通过若干细致的考核指标和过程控制,对基层单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质是利用经济杠杆实现科学化管 西京学院校园理的办法。 9、辅导员“三中一百”标准和要求9、辅导员“三中一百”标准和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严格执行“三中一百”即: *** 党员、中间年龄、中等职称,按1:100的比例配齐、配足辅导员。 10、“人才工程” 10、“人才工程”:2006-2007学年度,学院引进22名博士研究生,124名硕士研究生、100名“双聘”教师和24名学术学科带头人。 11、“两感信” 11、“两感信”:感恩父母,感谢恩师。学生以亲笔书信的形式给父母、长辈、母校的校长和老师写一封信,表示对他们的感恩与感谢。让青年学生学会感恩,并让他们认识作为社会的一员对于全人类的责任。 12、“对口协议教育” 12、“对口协议教育”: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双方就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及个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问题达成共识,制定完备的个人学习和大学人生规划,并以协议的形式守约履行,以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13、“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 13、“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的战略发展新思路的核心是走集约式,异峰突起的发展道路,从而赢得竞争的优势和主动。在平原上建高原,就 西京学院校园是要在学院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确立和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重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的思想,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普遍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要“高原建高楼”,就是要突出建设2-3个特色、优势学科,尽快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在“高楼”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在政策制定、学科发展、招收学生、人员聘用、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继续在更大范围内 *** 更好的教师和教辅人员;设立各种奖学金以招收更好的学生;购置更好的设备和最新的图书资料;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和特点,全面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其“高原”目标是加强本科教育,创品牌专业,培养尖子生,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这是未来十年规划的战略目标。 14、寄语青年14、寄语青年:我们不能为青年创造美好的未来,但我们能为美好的未来培养优秀的青年。编辑本段院系介绍管理科学系管理科学系是学院高职教学管理单位之一,在校学生4500余名。该系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国际酒店管理8个专业。他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特别注重了师资队伍和教研室建设,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8%,教授、副教授超过教师总数的30%,全系设有5个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上,通过教学竞赛、评教评学、强化实习实训和多种技能培训等,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院建有会计手工做帐、会计电算化、物流、旅游多功能、餐饮等多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7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注重了课程建设,《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物流学基础》被评为学院级精品课,《财务管理》申报省级精品课。该系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所思、所想、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取得了积极成果,2006年,管理系被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更佳单位”。机电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是学院高职教学管理单位之一,设有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护理4个专业,现有学生2759人。他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西京学院读书广场 [2]业为导向”的方针,遵循“理论必须够用、操作规范熟练”的原则,适时调整、修改、完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 *** ,突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凸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重视教研室建设,《数控技术实训》课入选陕西高校精品课程,涌现出李诚人、徐元博、吴慎言、徐开良等学科带头人。学院的“数控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陕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前西北地区高校中规模更大、功能设备最全、档次更高的数控工程训练中心,是该系学生校内实习的主要基地。管理及教学队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7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双师型”7人,他们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工程技术系工程技术系是由原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合并而成,是学院教学管理单位之一。该系设有计算机 *** 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图形图像 *** 、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护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程管理共11个专业。目前有在校生4307人,教学及学生管理人员37人。 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较为合理,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专 *** 结合的教师队伍。设有计算机专业教研室、通信教研室、建筑与装饰3个教研室。系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 *** 、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西京学院读书林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连续两年就业率96%,签约率86%以上。08年建筑工程专业28名学生参加陕西省“专升本”考试,12名学生分别被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专升本率达39.5%。 我系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安排的重点,学生每学期都会有1—2周的专业实训周,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实训、实验课时的比例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在直观、动手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技能。 工程技术系领导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科学的态度,认真筹划本系今后专业建设与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拟每年增加1—2个新专业,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师资对伍建设,积极引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使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层次结构合理,满足教学的需要。在科研和项目开发上,积极找项目、找产品。 工程技术系为满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在校内有信号与系统、程控交换、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维护、局域网安装调试、光纤通信、通信原理、软件开发 、 土木工程、工程测量等11个专业实验室可以使用。同时还与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建总公司、西京学院基建处、等十多个生产教学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联系,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 另外,在开展正常教学工作同时,我系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开展了建筑“五大员”等技能取证工作,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工程技术系非常重视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的建设,重视政治 西京学院教学楼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加强新生入校的专业教育、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系在校生中,有60%的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过组织考查培养,已有320名学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 *** (含预备党员)。这些同学以身作则,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在院风、学风、考风、班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系党团、学生分会组织不断的发展壮大,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系学生管理工作和班级活动的开展,学生团总支、学生分会及学生社团功不可没,他们是我系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充满希望和信心。严格、科学、规范是我们的管理目标;给社会培养输送一专多能,多能多证的应用性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西京学院辉煌的进程中,工程技术系全体教职工一定做出我们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
y八w穴xЗ辅qh七dxЗ辅u啷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