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的意思?
意思是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出自《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年代、作者、体裁、 类别、出处)。
全诗如下: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如下: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词句注释
⑴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⑵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用以代指官位爵禄。
⑷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卧松云:隐居。
⑸“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意谓饮清酒而醉。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动词,本应读去声,但此处需读平声才合律。
评析: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在结构上从抒情到描写又回到抒情,从爱最后归结到敬仰,意境浑成,感情率真,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特有风格。
扩展资料: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黄宝华认为,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孟浩然
河南省历任政法委书记都有谁?
一、书记:张玺(1949.5-1952.11)
首任省委书记张玺是河北平乡人,他于1952年11月离任河南,调国家计划委员会任副主任,后在1959年病逝于北京。
首任省长吴芝圃,原名吴殿祥,河南杞县人。历任中原临时人民 *** 副主席,河南省人民 *** 副主席、主席,河南省省长, *** 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之一书记,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 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 第八届中央委员。1967年在广州逝世。时年61岁。
二、书记:潘复生(1952.11-1958.8)
第二任省委书记潘复生是山东文登人,1958年8月下放劳动,1962年调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此后他又曾任黑龙江省委之一书记,于1980年病逝于哈尔滨。
第二任省长文敏生(1915年-1997年),山西垣曲县人,曾任河南省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
三、书记:吴芝圃(1958.08-1961.07)
第三任省委书记吴芝圃
第三任省长刘建勋,河北沧县人,曾两度主政河南,其间曾短暂调任北京市委常务书记(文敏生 *** 书记)。1978年10月,刘建勋调离河南, *** 同志当时的指示是:“治好病后另行分配工作。”后于1983年在北京逝世。
四、书记:刘建勋(1961.07-1966.09)
第四任省委书记刘建勋
第四任省长段君毅,他在1978-1981年任河南省委书记,是改革开放后的首位河南省委书记,他坚持把拨乱反正、 *** 冤假错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解决了河南省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他1981年1月调离河南后任北京市委之一书记、中顾委常委等职,于2004年在北京逝世。
五、书记:文敏生(代)1966.09-1967.01
*** 省委书记文敏生是山西垣曲人,曾于1966年 *** 河南省委书记。1977年,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等职。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于1997年在北京逝世。刘杰于1982年担任中顾委委员,1985年4月他自河南省委书记任上离休后,并没有定居在河南,而是回到了北京。
2004年春节前深圳特区报曾报道,深圳市领导看望慰问了在深圳休息的中央老领导、老同志,其中就有刘杰,还有另一位原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他也是至今仍健在的河南省最老资格的原省委书记。
六、书记:刘建勋1969.10-1978.10
戴苏理是山西省襄垣县戴家庄人。原名戴登润。1937年8月加入中国 *** 。193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曾任 *** 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省长、 *** 辽宁省委书记。
七、书记:段君毅1978.10-1981.01
八、书记:刘杰1981.01-1985.04
于明涛直隶(今河北省)深县人。1936年11月加入中国 *** ,是 *** 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还曾是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首任审计长,原陕西省省长,中国审计学会会长等职。
九、书记:杨析综1985.04-1990.03
杨析综是四川大邑人,他于1990年3月卸任河南省委书记后,仍继续担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2月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于2007年在成都逝世。
十、书记:侯宗宾1990.03-1992.12
侯宗宾是河北南和人,他于1992年10月当选中纪委常务副书记,从此到北京工作,1998年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侯宗宾离休后,在公开报道的中纪委老同志出席的相关活动中,也都有他的名字。
程维高,江苏苏州人,从1990年起,他历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河北政界一直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2003年8月9日,程维高因严重违纪问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
并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但并未发现程维高负有刑事责任,保留了其副省级待遇。2010年12月28日病逝于常州,终年78岁。
十一、书记: *** 1992.12-1998.03
*** 是辽宁大连人,他于1997年9月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首个在任内荣升副国级领导人的河南省委书记,1998年2月他调任广东省委书记,2002年10月至2012年11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领导人。 *** 退休后,也有多次调研活动,2014年4月19日,离休后的 *** 还曾携家人参观少林寺。
十二、书记:马忠臣1998.03-2000.10
马忠臣是山东泰安人,他于2000年9月调离河南,任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副秘书长,从此到北京工作,2003年3月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十三、书记:陈奎元2000.10-2002.12
陈奎元是辽宁康平人,他于2002年12月调离河南,任中国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2003年至2013年,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领导人。
*** 是安徽定远人,他于2004年12月调离河南,任辽宁省委书记。2007年10月,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2008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2013年至今,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 也是至今最让河南人民骄傲的原河南省委书记。
十四、书记: *** 2002.12-2004.12
李成玉, *** ,宁夏海原人。历任宁夏 *** 自治区 *** 副主席,河南省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省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现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十五、书记:徐光春2004.12-2009.11
徐光春,浙江绍兴人。徐光春于2004年12月—2009年11月,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离任省委书记后,200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任命徐光春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光春于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换届时不再担任副主任委员职务,但他还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有消息说,徐光春离任后,选择在河南安居生活,他离任后的河南历次省两会上,也都能看到徐光春的身影。这在河南历任省委书记中,是仅有的一位。
郭庚茂是河北冀州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72年3月加入中国 *** ,1975年11月参加工作。曾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十八届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6年3月26日, *** 中央决定:谢伏瞻同志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不再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十六、书记:卢展工2009.11-2013.3
卢展工是浙江慈溪人,他于2013年3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又一位在任内荣升副国级领导人的河南省委书记,此后他不再兼任河南省委书记职务,至北京工作。
十七:书记:郭庚茂2013.3-2016.3
谢伏瞻今年61岁,湖北天门人,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职长达20年,官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之后,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河南省是谢伏瞻赴地方任职的首个省份也是目前唯一的省份,2013年,谢伏瞻出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 *** 省长、省 *** 党组书记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闽南网-河南省历任省委书记、省长名单盘点 附简历资料
跪求华野十二纵的历史,居然查不到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 *** 的这支部队,是由中原军区第2 纵队发展起来的。 1945年10月成立中原军区时,坚持中 原地区斗争的新四军第5师(辖第13、第 14、第15旅)与南下湘粤边又北返的八路 军第359旅主力(亦称南下支队),在湖北省 应山县合编为中原军区第2纵队。 1946年6月,第2纵队主力为中原军区 北路突围部队,冲破 *** 军的围追堵截, 行程近1 000公里,于7月下旬进人鄂豫陕 边区,创建根据地,分散开展游击战。8月 3日,根据 *** 中央中原局的部署,以第 13、第14、第359旅及河南军区、陕南游击 队各一部组成第1、第2、第3军分区。中 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第1纵队第3旅第8 团、第2旅第6团、警卫团一部和第2纵队 第15旅一部共2 500余人,因渡襄河受阻, 转道北上,8月6日到达鄂豫陕根据地,组 成第4军分区。9月17日,第359旅在中原 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下返回陕 甘宁解放区。22日,以第2纵队主力为基础 成立鄂豫陕军区。与此同时,突围到鄂西北 的第15旅第43、第44团入陕归建,组成第 5军分区。 1947年2一3月,鄂豫陕军区将所属野 战部队分两批北渡黄河,进人晋冀鲁豫解 放区,在山西省晋城地区整训。8月3日整 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赵基梅任 司令员,文建武(未到职)、刘建勋任政治 委员,韩东山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郑绍文 任副政治委员,张树才任政治部主任。第 13旅改编为第34旅,独立第3旅第7团、第 15旅第45团、第1纵队第3旅第8团合编 为第35旅。8月5日,第12纵队重返中原, 于11月下旬进人大别山区,在河南省光山 县文殊寺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会合。为 牵制围攻大别山的 *** 军,第12纵队向 湖北省江汉地区展开,重建根据地。12月 6日,第12纵队与由原中原军区第1纵队 (欠第1旅)等部编成的中原独立旅合并,在 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华家河改编为江 汉军区,所属部队改编为!;属各军分区部 队。至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番号 撤销。《百度知道》
确实像你所说,资料稀少。只找到以上的些许记载。供你参考吧,
希望能够帮到你。
黄鹤一去不复返选自谁的名句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世事茫茫。
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无穷,世事无变幻与宇宙的永恒体现在短短的诗句当中,令人思索无限。狂傲的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作,为之敛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低人一头的李白败在了崔颢的手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54),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羁旅。一日,他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为严羽高评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之一”的千古名作《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些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艳阳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诗作具有的浓郁民歌风味,景到言到情到,语如联珠,自然天成,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把乡愁情怀抒发得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峰巅,成为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之一佳作。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之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古镇的来历
想必大家对湖北红安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之一县所熟悉,而对紧邻红安县的新洲县(今武汉市新洲区)为湖北中华民国将军县却陌生得很。其中境内仓埠镇就出了47位将军(其中2位二级上将、5位中将、40位少将)。
仓埠为今武汉市新洲区古镇之一。仓者仓库也,埠者码头也。在相当长时期属黄冈县,1951年从黄冈析置新洲县时改属之。
仓埠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原濒武湖(1965年武湖围垦不再通长江)之滨,为著名港口,多仓库,故名。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名“骑龙镇”(今仓埠有骑龙街);唐中和二年(882年)改为中和镇。明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利用武湖漕运,在此建贮粮所,更名为仓子埠。据族谱考证:此后共有52姓由江西饶州余干、乐平,吉安安福县和鄱阳瓦屑坝等地迁至倒水河两岸定居。明、清均为巡检司驻地。清同治六年(1867年)筑高约2丈,长约6华里的石城墙,仓埠始有城池。光绪七年(1881年),仓子埠改名仓埠市。仓埠之名沿用至今。
及至民国时期,仓埠名人辈出,并热心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导致仓埠空前繁荣,时人称其“小汉口”。也就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民国时期,却出了两位湖北省省主席(徐源泉、万耀煌)和两位湖北省省长(夏寿康、萧耀南)。
据2009年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仓埠街志》记载:
1913年,驻仓埠江西军士闹饷,纵火抢劫,正街十几家商号被焚掠殆尽,后获黎元洪副总统核准赔偿。
1915年,仓埠籍商人王家崇从武汉租回轮船一艘,从事客货运输,仓埠港首泊轮船。1921年6月,商人卢福田、林子俊租赁客轮2艘,建立“仓汉轮船聚义公司”,营运于仓埠至汉口航线。
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仓埠人)等筹资修建长32.5千米仓(埠)水(口)窑(头)公路,并成立股份公司经营汽车运输。
1929年,徐源泉在家乡建公馆。与此同时,徐源泉在仓埠租用民房,创办仓溪小学。后改培源学校和正源中学、正源小学。
1930年,长24千米仓(埠)阳(逻)公路建成通车。
1931年,徐源泉开办的“仓汉轮船局”以客、货轮11艘运营于仓埠至汉口、汉口至宜昌之间。
1938年10月24日日军攻占仓埠。
1940年2月,汪伪黄冈县 *** 在仓埠成立,罗荣衮任县长。1943年8月由罗毅之接任。
1942年,汪伪黄冈县 *** 征调黄冈、黄陂两县民工数万人,修建仓埠飞机场。
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驻扎在仓埠的日军及汪伪人员撤往汉口。15日,国民 *** 进驻仓埠。9月初, *** 黄冈县县长谢自力来仓埠改编伪保安队,抓捕汉奸10余人。
1946年,正源中学复课。徐源泉邀请 *** 军上将何成浚等要员参加复校庆典。
1947年10月,刘、邓野战军所部张才千旅进驻仓埠。
1949年8月1日,“革大”仓埠分校举行开学典礼,湖北省人民 *** 副主席聂洪钧等参加。12月4日,“革大”一部举行毕业典礼,湖北省委副书记刘建勋,黄冈地委书记赵辛初,“革大”副校长程坦到会讲话。
1950年正源小、中学改为仓埠小学和仓埠中学。
1951年6月21日,从黄冈县析置新洲县,属黄冈地区。1983年8月19日,新洲县划归武汉市管辖。1986年仓埠设镇,治所从仓埠迁至周铺。1998年9月15日,新洲撤县设区。2000年3月23日,撤镇改设仓埠街道办事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