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一、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在哪里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333号,该校是一所集体育职业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体育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湖北省体育局。
二、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介绍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前身为1978年创建的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2010年7月经湖北省 *** 批准,2011年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院校,隶属于湖北省体育局。学院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333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一所集体育职业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体育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占地54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文化教学大楼、篮球馆、排球馆、武术馆、综合训练馆(散打、乒乓球、羽毛球)、200米塑胶田径馆、400米塑胶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室外篮球场、重竞技馆(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击剑)、射击馆、体育舞蹈实习实训基地、运动防护实习实训基地、高尔夫实习实训基地、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以及进餐、洗浴、医疗、交通、通讯等设施设备。
学院对外保留“湖北省体育学校”牌子,院领导设党委书记、院长各一名,副院长两名,纪委书记一名。师资队伍分为文化基础课教师、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师、术科教师(教练员)三类,配备科学合理。学院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7人,占20%;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49人,占58%;研究生学历25人,占29%;外聘10人,占12% 。
学院严格坚持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和法律、政策,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竞技体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规律办学,分为高职和中职教育两部分。
学院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水平实用技能型体育职业人才为方向,为湖北建设体育强省造就具有良好体育职业素质、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学制三年,开设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服务与管理等五个专业,其中社会体育和体育运营与管理是国家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学院课程设置科学前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自开办以来,先后在全国体育职业学院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两个二等奖;在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体育营销项目团体一等奖、户外运动项目团体三等奖;在全省高等院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之一,打破记录10项;在全省体育科学论文大会上,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参编了国家体育总局“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体育服务概论》、《运动防护》和《健身体能锻炼与评定》等教材;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五项;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院中职教育,附设中专部——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学制三至六年,主要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宗旨,是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湖北省少儿体育训练的更高层次。学院坚持读训并重,每天上午进行文化学习,下午从事运动训练。在校学生约700人,运动项目设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武术(含套路和散手)、举重、拳击、摔跤、射击、柔道、跆拳道和体育舞蹈等16个专业,建有女足、举重、射击三个单项学校,列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文化课程设置与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设置同步。自建校以来,培养输送了高崚、廖辉、吕小军等奥运冠军,胡小新、蔡军、关虹、刘黎敏、韩晶娜、王晓理、汤洁丽、许晴、田源、田涛等世界冠军,以及阎峰、张勇军、胡蓉、邓爱民、许晴、蔡晟、阎毅等体坛名将,成为湖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创造了自24届奥运会连续八届有学校输送运动员参赛的辉煌。荣获“第十三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先进单位”。
学院地缘优势突出,地处“武汉·中国光谷”黄金地段,周边大学、高档住宅区林立,武汉市三环线、雄楚大道高架、地铁十一号线等环绕,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学院在省体育局的领导下,正积极抢抓机遇,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思路,积极推进学院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体育技能实用型高职院校奋进。
湖北省有什么体育中专学校好?
湖北体育运动学校
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是1978年经省人民 *** 批准成立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的省级中专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直属湖北省体育局。学校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依山傍水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是一所布局合理、规模可观、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和部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德训并重,是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我省少儿体育训练的更高层次.学制三至六年,每天半天进行文化学习,半天从事运动训练.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击剑、武术、散打、举重、拳击、摔跤、柔道、射击、体育舞蹈、跆拳道和健美形体等17个专业,在训学生2000余人。文化课程设有政治、语文、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等基础课。
学校具有优越的训练环境和教学条件。训练教学师资力雄厚。现有专职教练70人,文化教师49人。校园管理严格,环境良好,被省教委授予“校园管理优良学校”荣誉称号。训练、教学、生活秩序稳定。年年被省体育局评为"先进单位"。
学校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办学方针,以“勤学苦练、攀登奉献”为校训。以塑造“四有”新人为方向。以培养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为目标,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成为湖北省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建校以来共向专业队输送了1000多名的优秀运动员,培养出世界冠军胡文新、蔡军、关虹、刘黎敏、韩品娜、高凌、阋峰、张勇军、胡蓉、邓等明、蔡晟、阎毅等体坛名将。1996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令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北京奥运中国金牌得主背后的故事
1 陈燮霞:奥运会前险落选
2007年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25岁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的她才崭露头角。今年4月的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陈燮霞以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3公斤夺得两金。可就在奥运会开赛前,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举重场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体育馆进行了一次真刀真枪的测试。
队友杨炼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以总成绩219公斤超过了她自己在2006年多美尼加世界锦标赛上创造的217公斤世界记录。在此之前陈燮霞还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外界纷纷传闻陈燮霞奥运会资格将被队友杨炼取代。这使得陈燮霞承受了巨大压力,不过她不久就恢复了健康,最终入选了本次奥运会。
2 庞伟:接过王义夫的枪
2002年,练习射击的第二年,庞伟在全国青少年射击比赛一举夺冠吸引了现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的目光。为此,惜才的王义夫专程前往保定以优厚待遇邀请庞伟加入自己当时所在的清华大学射击队。不过,庞伟最终加入了河北省射击队,跟随教练张胜阁。
2005年,全国奥运会选拔新丁备战,19岁的庞伟凭借优秀的技法入选国家队,与王义夫再续前缘。多哈亚运会上,庞伟一枪打掉了本应到手的金牌。外界质疑顿时四起,此时正是王义夫站出来为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他说话。对湖北省柔道队胡蓉职称他而言,22岁便能夺下奥运会的金牌,我们相信在射击的道路上他能走得更远,王义夫的这支接力棒或许并没有给错。
3 郭文珺:金牌是她的“寻父启事”
1984年6月,郭文珺出生。在她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郭文珺跟爸爸郭京生一起生活。为了将女儿拉扯大,郭京生辞职下海做生意。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也成了郭文珺生命的支柱。
1997年10月,郭文珺被选入西安市军体校跟随黄彦华教练学射击。1999年4月,黄彦华带郭文珺去成都参加四城会预赛,比赛结束后,黄彦华的妻子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在他和郭文珺去成都的当晚,郭京生到家里来郑重的请她转告:“我要出远门,女儿就交给黄教练了。”说完,郭京生只给女儿留下了一条围巾,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2003年五城会,刚刚接触射击不久的郭文珺“名落孙山”;2004年整整一年,郭文珺没有参加全国比赛;2005年,郭文珺状态不错,但却无缘参加十运会。一系列的打击之下,失望透顶的郭文珺萌生了退役的念头,出外打了近一年的工。离队休息的那年,在家没事的郭文珺外出打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家乡西安的商场里卖体育服装。2006年9月,郭文珺终于重新握起了心爱的手枪。多哈亚运会前的国家队选拔赛中,郭文珺一鸣惊人,以领先奥运冠军陶璐娜13环之多的优异成绩,顺利入选国家队。
北京奥运会前,黄彦华对弟子采用了激将法,“奥运会马上到了,你要是拿了金牌,这就是更好的寻人启事,你爸爸说不定就来找你了。”就这样,拥有“特别动力”的郭文珺经过一番令人窒息的激烈争夺,终于将金牌挂到了自己胸前。
4 冼东妹:为复出俩月减重11.3公斤
今年1月27日,冼东妹生下了女儿慧慧。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三个月。就在人们以为她将继续享受天伦之乐时,冼东妹却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决定——为北京奥运会重出江湖。而在重新投入柔道训练之前,她必须在两个月内减重11公斤。原本一贯的减重训练是以耐力跑为主,目的在于利用排汗来消耗多余的脂肪。但因为之前常年累月的比赛,冼东妹双膝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特别是之前做过手术的左膝更是镶了3颗钢钉在里头。为了减少对双膝的压力,东妹的减重训练增加了踩功率车。
为了能尽快地找回状态,在饮食方面更是对自己“毫不留情”。两个月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51.7公斤。两个月减掉11.3公斤,连东妹自己也说,这是她柔道生涯当中最疯狂的一次减重。
4 火亮:曾因个小被拒
1989年出生的火亮小学一年级就想跳水,但被上海跳水队拒绝了——因为矮。直到现在,火亮仍然是国家队最矮的男选手之一,但是动作的难度系数他却是全队之一。
5 仲满:一场篮球赛产生的冠军
仲满的家在江苏海安大公镇仲洋村,取名“满”字是因为仲满生于小满那天。刚进学校时,仲满因为优秀的身体条件被挑选去练田径。除了平时训练外,身材修长的他也经常被“拉壮丁”客串篮球队员。
1997年夏天,一次校园篮球比赛,仲满又一次被借调去打篮球。比赛刚结束,就被击剑教练黄保华拦住了。黄教练最终说服仲满放弃田径而选择当时相对冷门的击剑。“黄指导 *** 里告诉我有一个好苗子,我就请他看看,结果头一回见面我就认定要收下了。”回忆起11年前与爱徒见面时的场景,江苏击剑队教头张双喜记忆犹新。从此,仲满走上了击剑的道路。
6 廖辉:想学体操“误练”举重
廖辉是湖北仙桃人,仙桃人称“中国体育之乡”,体操名将李小双、杨威都是仙桃人。耳濡目染,小廖辉开始梦想成为体操运动员,7岁时自己跑到体校报名练体操,可惜没有被选中,却被仙桃举重队教练甘永奎相中。刚进体校练了一年,廖辉就拿了个省运会亚军并在2000年进入湖北省队。2004年,转到 *** 队训练的廖辉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从 *** 队到国家队,廖辉用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他从一个全国青年冠军成为全国锦标赛的第四名,终于在2007年5月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7 刘春红:哥哥辍学成就妹妹练举重
1994年5月,招远体校老师郭炳训到刘春红所在的小学招生,发现了刘春红。生性好学要强的刘春红在柔道队进步很快,但郭教练发现她的身体特征进行柔道运动比较吃亏,郭炳训便把刘春红送到烟台体校举重队。被迫“转行”之后,刘春红进步飞快。
由于家境贫寒,刘春红的母亲马云敏想让刘春红回家务农,但刘春红和老师都不同意。刘春红14岁那年,18岁的哥哥刘纯强被选送到烟台体校学柔道,但需要3万元学费。为了让刘纯强上学,父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掉房子和家里唯一值钱的牛,另一个就是让刘春红离开举重队。这时候,哥哥刘纯强自动选择了放弃,也成全了今天拿到两块奥运金牌的妹妹。
8 刘子歌:更爱听易中天讲三国
在队友和教练的眼里,在游泳池中威风八面的刘子歌,平时却是个性格内向、刻苦好学的“乖乖女”。由于远离家乡,加上训练艰苦,教练要求很高,性格内向的刘子歌常常感觉到压力很大。刘子歌没有手机、电脑,训练之余,也没有普通女孩子的娱乐活动,很少买化妆品和时尚衣服,偶尔在周日下午去吃个水煮鱼,便是她更大的休闲了。平日里队友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就会不由自主说到训练上去。但在看一档电视时,刘子歌会十分专注,那就是易中天讲三国的节目。
9 杜丽:童年不幸曾三度改姓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杜丽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后又改名齐芳芳,最后才改名杜丽。究其原因,缘于杜丽童年时代其母亲的一场婚变。杜丽母亲离婚一年后,认识了杜丽的继父杜兆祥,当时杜丽不同意母亲再婚,她害怕自己再次遇见一个“恶爸爸”。但是杜兆祥经常给杜丽讲一些警察抓坏人的故事,逐渐让杜丽对警察这一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杜丽默认了这个新爸爸。杜丽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婚,杜兆祥也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
10 张娟娟:神箭手扔铅球出身
小学五年级时,张娟娟被莱西体校录取,教练选她去掷铁饼。练铁饼时间不长,教射击的高秀英教练就问张娟娟是否愿意改行,尚不知道射击是怎么回事的张娟娟就稀里糊涂答应了。当时张娟娟练的是移动靶,练习没多久之后,因为赶上移动靶项目要被取消,觉得继续练习下去没什么前途的张娟娟将项目改成了射箭,那年她14岁。初期练习射箭,张娟娟连弓的影子都看不到,每天都是用一根皮条在练力量。后来皮条换成了价值1万多块钱的弓,怀着珍惜的心情张娟娟试着拉弓,无奈因为力度和技巧都不到位只得放弃。但是在教练正确的指导下,张娟娟逐渐迷上了射箭。
1996年,学射箭一年多的张娟娟参加了山东省射箭比赛,那次比赛一共设10个奖项,结果张娟娟一人就包揽了8个。2001年,张娟娟出色的表现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的注意,杨昌勋成为张娟娟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同年,仅仅参加过省级比赛的张娟娟就被派遣参加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射箭锦标赛,张娟娟作为小字辈,却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赛的金牌,打破了逢韩不胜的历史。
11 杨秀丽:从陪练到冠军
1996年孙福明夺得奥运冠军时,杨秀丽还不知道“柔道”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结果不到两年,杨秀丽就成了孙福明的队友、师妹。雅典奥运会举行时,她的身份是辽宁女子柔道队员秦东亚的陪练。
辽宁女柔队员没有从雅典带回金牌,“柔道教父”刘永福决心在北京奥运会上把金牌夺回来。杨秀丽此时脱颖而出,她基本包揽了2005年所有国内比赛的之一名,让中国女子柔道78公斤级进入了属于她的时代。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