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级职称评审结果一般什么时候公示

湖北省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评审委员会于2014年11月23日对2014年度申报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进行了评审,现将评审通过的209人(名单附后)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5天(2014年12月25日至2015年元月8日),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对象的职称评审有疑问,可通过书面材料或电子邮件形式向我办或省职改办反映。反映情况要客观公正、证据详实,以便调查核实。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湖北省]湖北省高级农艺师职称评审,湖南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

2022年湖北高级农艺师评定时间

6月20日。湖北高级农艺师是农业方面含金量更高的证明。六月份是考试高峰月份,大部分的证书,评定考试都在六月份举行,且包括湖北高级农艺师的评定考试。

高级农艺师评审条件

高级农艺师评审条件

之一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技术规范等;熟悉《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江苏省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和市场需求。

第二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作物、园艺栽培和育种、农产品质量检测、贮藏保鲜与加工、农业教育、农业环保、农业执法、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项目的参加者;或省(部)级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或市(厅)级项目的主持者或主要完成人。

2、参加起草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条例或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标准的主持者或主要参加人。3、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或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技术规范4项以上者。

4、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育成当地1种作物优良品种,或2个以上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

5、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当地2种主要作物或1种主要作物2项以上的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或参加当地1种主要作物规范化、模式化、集约化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6、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当地耕作改制、优化布局、调整种植结构或进行多种形式间套混作或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的开始研究与推广应用。

7、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研制、生产1种以上新产品,或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环节中引进或改进2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

8、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1种作物较大面积优质商品基地或无公害生产基地产业化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标准化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

9、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2种作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10、从事农业及其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管理、教育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执法等工作的业务技术骨干。

11、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运用信息技术在农业范围内进行数据信息综合处理、分析预测等。

(二)从事土肥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项目的参加者;或省(部)级科技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或市(厅)级项目的主持者或主要完成人。

2、参加起草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条例或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标准的主持者或主要参加人。3、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或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技术规范4项以上者。

4、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本地区土壤资源、地力普查及普查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工作。

5、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制订本地区土地利用、农田保护区、农田基本建设及耕地修复、土壤改良、中低产田改造规划和规程,提出利用建议、改良土壤肥力意见和措施,并指导实施。

6、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县以上土壤肥料中心化验室的建设与计量认证、土壤肥力动态监测、土壤理化现状化验分析与肥料质量检测。

7、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2种以上主要作物肥料运筹、平衡施肥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提出2种以上复混(合)肥料的配方方案。

8、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当地复混(合)肥、精致有机肥、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肥或其他新型肥料及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三)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项目的参加者;或省(部)级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或市(厅)级项目的主持者或主要完成人。

2、参加起草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条例或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标准的主持者或主要参加人。3、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或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技术规范4项以上者。

4、本地区(县以上)主要作物病、虫、草、鼠及其它有害生物或天敌种类或植物检疫对象普查的规划、实施与材料分析总结的主持或主要参加人。

5、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及迁飞性害虫和气流传播病害的监测与预测预报。

6、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研究制订和推广1种主要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或1种作物无农药残留的病虫草害防治配套技术或1种植物检疫对象的综合治理扑灭配套技术。

7、主持当地植物检疫工作,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及对国外引种材料进行疫情监测,或主持本地区无检疫对象种苗基地规划设计、管理和技术指导及植物检疫执法管理工作。

8、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推广2种以上防治新技术的应用,或对病虫测报技术或工具进行2项以上的改进。

9、主持者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研究开发1种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的配方和应用技术,或2种以上新农药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或对植保机械应用技术提出2种以上改进 *** 。

10、主持当地2种以上主要病虫草抗药性的监测工作,并进行抗药性病虫草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1、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市级以上农药质量监测或农作物农药残留量检测工作。

(四)从事蚕桑专业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务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项目的参加者;或省(部)级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或市(厅)级项目的主持者或主要完成人。

2、参加起草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条例或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标准的主持者或主要参加人。

3、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范围内蚕桑(蚕种)生产、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规划4项以上者。

4、负责组织本地区或本部门大规模的蚕种或蚕桑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

5、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选育桑、蚕新品种或引进2个以上桑、蚕优良品种的推广。

6、主持蚕种冷库管理和技术工作或负责组织较大规模的'蚕茧收烘处理、技术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工作。

7、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负责规划、实施蚕茧或桑苗生产基地建设。第三条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作物、园艺栽培和育种、农产品质量检测、贮藏保鲜与加工、农业教育、农业环保、农业执法、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三等奖前三名获奖者(以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作为主要参加人起草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条例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1项以上或企业技术标准2项以上,并经省、市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批准颁布实施。

4、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制订的生产、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内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并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

5、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选育的1个以上优良新品种或引进的2个新品种经省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研制的1个以上新产品,获得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或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评审认定的优质、名牌产品证书。

6、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2种主要作物的制种基地或良繁基地生产,或园艺作物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种(籽)、苗木批量生产,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并通过省主管部门的验收。

7、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规划、设计、管理的优质商品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其产品的产量与与不低于当地应用品种,品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增长10%以上,或取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证书。

8、开发、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或省工节本、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贮藏加工技术应用面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本人服务范围内适用该项技术的40%、50%、60%、70%以上。

9、主持市以上的种子、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获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表彰;或至少对1种主要分析 *** 提出改进,并被上级业务部门认可或采用推广。

10、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农业综合服务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兴办科技企业,加强科技成果、科技档案、技术培训、农业教育与管理及农业执法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或表彰。

11、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运用计算机进行的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或预测结果等,在指导生产、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省内同行专家的鉴定。

(二)从事土肥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三等奖前三名获奖者(以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开发的肥料新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主持制订的肥料生产、土肥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内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并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

4、主持县以上土壤资源、地力普查的结果,经省级鉴定通过,并对当地制订生产规划,指导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5、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制订的本地区土壤改良、中低产田改造、耕地修复、农田保护区等规划,所提出的利用建设、改良、修复措施等建设被同级 *** 采纳实施,实施后土壤肥力等级较改良前提高0.5-1个等级,产量较改造前提高10%以上或农产品质量有明显改善。

6、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的土壤肥力测试、肥料质量检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或土壤、农产品有害物质检测工作,获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的表彰;或对检测、分析 *** 提出1种以上的改进,并被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可或采用。

7、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研究开发的复混(合)肥料、精致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肥或其他新型肥料及生化制剂至少有1种经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准产登记许可证,允许进入流通市场,并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或研制的2种以上配方肥料,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通过,且推广面积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适用面积的30%、40%、50%、60%以上。

8、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的2种以上主要作物肥料运筹、平衡施肥及配套技术研究,经省内同行专家鉴定通过,且推广面积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适用面积的30%、40%、50%、60%以上。

(三)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三等奖前三名获奖者(以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主持制订的植保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内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并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

4、主持发布本地区主要作物病虫鼠害的短、中、长期预报,准确及时,短、中、长期发生量、发生期预报准确率有三年以上分别稳定在90%、80%、70%以上。改进的测报技术、办法、工具可提高准确率5%以上,提前预报期3天有上或提高工效20%以上。

5、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研究制订和推广的病虫草鼠或植物检疫对象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或防治新技术、新农药的控害效果、经济效益比原有技术提高10%以上,推广面积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当地适用面积的40%、50%、60%、70%以上,或在一个县范围内扑灭检疫性病虫的发生。

6、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农作物病虫草鼠及有害生物种类、发生程度、为害等级的普查结果,或植物检疫对象、分布范围、面积的普查结果,对制订规划、划定疫区、控制扩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认可。7、主持进行的农药质量、病虫草抗药性、农药残留量及植物检疫对象监测工作,获上级主管部门表彰;或对至少1种主要的分析检测 *** 进行改进,并被上级技术部门认可或采用。

8、主持研究制定的1种以上作物无农药残留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应用后其产品经法定农药残留量测定单位抽查农药残留量在国家允许范围以内,并经少内同行专家鉴定通过。

(四)从事蚕桑专业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咒,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三等奖前三名获奖者(以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主持制订的蚕桑生产、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内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并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

4、参与负责规划、实施3000亩以上蚕茧生产基地、10万张以上规模制种基地或500万株规模桑苗生产基地,并达到规划设计标准要求,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5、主持生产一代杂交种累计40万张以上,蚕种质量、公斤茧制种量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或参与蚕桑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年产茧规模达1500吨以上。

6、主持蚕种冷库管理和技术工作,累计冷藏、浸酸等保护处理150万张以上,无责任事故,品质优良,并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7、负责组织年经营蚕茧收烘规模在1500吨以上,蚕茧质量水平达省内先进。8、在县以上范围内或5000亩以上生产基地负责桑、蚕、病虫害测报防治、新品种、新技术、新蚕药、新蚕具及先进检测 *** 推广、综合开发等工作,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

9、在推动乡镇蚕业产业化过程中,从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使蚕田面积、蚕茧产量年增10%以上,蚕农增收15%以上。

10、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总结了2项以上蚕桑生产先进经验,进行理论分析与概括,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表彰。

第四条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以来,论文、著作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作为之一作者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三)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作为之一作者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1篇和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之一作者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

(四)本人主要撰写的地市级本专业较高水平(五万字以上)的技术培训教材、讲义(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

(五)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作为之一作者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1篇,以及为解决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 ;

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条件?

『壹』 湖北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1)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学历满3年以上)湖北省高级农艺师职称评审

(2)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满5年;

(3)获得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合格;

(4)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45周岁以下);

(5)取得继续再教育合格证书。

『贰』 副高职称评定条件

副高级职称评选的条件为:

一、学历要求:

1、参与评选的人员博士研究生毕业湖北省高级农艺师职称评审,取得中级职称湖北省高级农艺师职称评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

2、参与评选的人员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

3、参与评选的人员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二、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三、参与评选的人员在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可以破格申报副高级的人员: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3、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

4、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该企业利税总额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

6、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项目或全面负责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或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者。

『叁』 2020年副高职称评审条件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两年以上。

2、硕士回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答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研究员工作五年以上。

(3)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教师系列增设正高级职称。从2018年起,向各市下放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由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市教育局按程序组建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到2019年我省高校将全部自主开展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肆』 现在晋升副高职称需要什么条件

以医学为例子,卫生高级技术资格的申报的条件如下

(一)主任医(药、护、技)师申报条件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受聘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2、大学普通班毕业后,受聘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

(二)副主任医(药、护、技)师申报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3、大学普通班毕业后,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一致或相近专业),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

5、1970年底以前大专毕业,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6、1984年底以前大专毕业,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

7、护理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以上,并取得护理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受聘主管护师5年以上,可申报副主任护师任职资格。

(4)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作用意义

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一种任职资格,它不是职务。是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后,经过考评授予的资格。

职称也称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

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晋升副高职称的材料清单

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两份)、附件表(一式一份);正表中主要工作业绩一栏要填写详细、具体。

⒉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⒊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专业论文要求:

⑴必须亲自撰写,不得抄袭。

⑵要结合本人工作和岗位实际。

⑶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业务工作总结要求:

⑴要把自己工作的经历写清楚。

⑵要把负责或参与的主要项目写清楚。

⑶要把发表的论文或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奖励写清楚。

⑷字数不少于 1500 字。

⒋交验毕业证、初级职称证原件。

⒌《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⒍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⒎一寸彩照6张,身份证,学历证复印件各两份。

凡不按上述要求备齐相关材料的,概不受理。

『伍』 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是否有名额限制

级教师资格:任现职独立或作第作者县(市、区)级教育教刊物发表本科教研究论文2篇;或县(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组织或认论文评比获二等奖奖励1篇;或参与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教材5千字;或承担县(市、区)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并撰写课题报告或课题研究论文专职事电教研究工作员申报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应省级公版发行专业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篇;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员应省级公版发行专业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研究论文5篇专职事教育资源 *** 发员每撰写设计稿本5篇其至少2篇市级式刊物独立发表.

高级教师资格:

()独立或作第作者省级教育教类公刊物发表本科研究论文1篇市级教育教类公发行刊物发表本科研究论文2篇

(二)省级教育教类公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本科研究论文1篇市级教类公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本科研究论文1篇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组织或认论文评比获二等奖1篇

(三)式版与本科教育教相关专著或译著本撰写3万字

(四)参加编写教材(由教材审定委员审定通)或本撰写教参(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并式版)本撰写3万字

(五)主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教科研项目并通鉴定或获市级教科研奖同市级式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与课题相关教育教研究论文至少1篇

乡镇(含乡镇)连续任教10农村教师研究论文减少1篇教科研课题奖放宽档专职教科研员评审条件:任现职省级公版发行教育教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教育教研究论文5篇其至少1篇核期刊发表或民书报资料编选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同提交论文至少1篇课题研究

破格条件:独立或作第作者省级(专职教科研员核期刊)公版发行教育教类刊物发表本专业研究论文2篇

高级教师资格:省级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高水平、创见本专业教育教研究论文或术论文5篇其至少2篇核刊物发表或民书报资料编选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式版术著作(本撰写8万字)或参编经全教材委员审定通教科书或3万字教参考用书其术刊物发表论文合并减少2篇同提交论文至少1篇课题研究 专职教科研员评审条件:任现职省级刊物独立或作第作者发表高水平、创见本专业教育教论文或术论文8篇其至少4篇核刊物发表或民书报资料编选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式版术著作(本撰写8万字)或参编经全教材委员审定通教科书或3万字教参考用书其术刊物发表论文合并减少2篇同提交论文至少1篇课题研究

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是否有名额限制

请详细的描叙问题

『陆』 评副高职称需要啥条件办理啥手续和流程!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破格申报

一破格申报高级职务者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项目或全面负责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或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者;企业连续二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1000万元以上)、或利税在4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200万元以上)的主要负责人。

4、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该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6)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高级职称:职称中的更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两类。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

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湖北省高级农艺师职称评审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柒』 副高级职称评审有哪些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等。

副高级职称属于高级职称之一,高级职称需要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破格申报高级职务者必须具有以下其中两条: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该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7)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职称评审要求规定:

1、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职称评审工作,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评审制度、制定评审标准、协调落实职称政策,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

2、职称评审委员会是负责评议、认定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组织,依据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3、申请评审的系列或专业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能够代表本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申请评审的职称系列或专业,原则上应当是本单位主体系列或专业。

『捌』 副高级职称评审有哪些条件

(人事部、卫生部发布国人发[1999]第92号)

之一章总则

之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临床医学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行医权的医师。

第五条根据医疗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学专业评审条件分为2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14个专业:全科/家庭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病与性病、精神病、肿瘤、病理、医学影像、计划生育。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三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32个子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结核病、传染病、风湿与临床免疫、老年医学、急诊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麻醉、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妇科、产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整形、核医学、放射治疗、医学检验。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3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1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

1.医学中专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6年。

3.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二)副主任医师

1.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3.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4.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2年。

5.临床医学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三)主任医师

医学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四)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

1.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3年。

2.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五)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不受上述学历和任职年限的限制。

1.获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外语能力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要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外语职称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二)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外语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

『玖』 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是怎么样的

高级工程师(副高):

1.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3.取得后学历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并在取得学历后继续从事该专业工作3年以上。

高级农艺师(副高)

1.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农艺师职务工作2年以上;

2.获得农业硕士学位或具有农业本科学历,担任农艺师职务5年以上;

3.取得后学历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所学专业应与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并在取得学历后继续从事该专业工作3年以上;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一般应任本职务满3年,不满3年的,必须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拾』 副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有哪些

申报副高级职称的基本资格条件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

2.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3.取得博士学位后受聘讲师职务2年以上。

4.40岁以下(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 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对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暂不作此要求。

5.取得职称外语证书(长期有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免考。

6.取得职称计算机证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者免考)。

7.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破格者为优秀等第。

8.教学综合考核须为优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9.民意测验(15人)时得票在半数以上。

10.完成《进修规程》所规定的进修任务和继续教育任务。

11.系统担任过2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其中一门为专业基础课程)。

12.任现职以来独立发表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13.须将二篇及以上代表作送在职同行专家(一名为正高)鉴定。

14.论文、论著必须是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或正式出版的。

15.需在学科组、院评委会面试答辩。

16.同级转评须从事一年以上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来院时间)

17.讲师同级转评后须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三年以上可申报副高。

18.任职年限、更高学历取得时间,论文、论著发表,科研成果 的鉴定均截止到上一年的年底。

19.上一年评审未通过的人员原则上不连续申报,除非有新的科研成果。

20.担任过1年及以上班主任工作。

21.科研要求:(A B项选一即可)

A 省级以上刊物的学术论文:文4理3

或者编撰通用教材8万字,同时文2理1。

B 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时文2理1。

(10)湖北省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的更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两类。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

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农业类副高职称评审条件

一、获得博士学位任高级农艺师(含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高级工程师,下同)职务两年以上或者获得硕士学位任高级农艺师四年以上或者大学本科毕业任高级农艺师职务五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者:

1、能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推广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或开拓性的推广课题。

2、能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的、关键的农业技术问题,并取得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广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能指导国家重大推广项目。

4、培养出较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具有培养指导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二、担任高级农艺师职务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

2、获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主要贡献者,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五篇以上(其中之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三篇),或公开出版由本人撰写的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两部以上专著或译著。

扩展资料: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的更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两类。职称(Professional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

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级职称

正高农艺师评审条件?

① 农业中专可以评正高级农艺师吗

能啊!确切抄说是农业部的推袭广研究员,就看您的科技成果,以及成果推广应用的效益等。

不行,有一个年限。中专毕业,在事业单位农业局,1年后转正,至少3年评助理农艺师,5年后评农艺师,5年后评高级农艺师,5年后评推广研究员(就是你说得正高级农艺师),没有正高级农艺师称谓。至少20年左右,我的同事几乎都花了20年以上才评上了推广研究员,前提是顺利。当然你有特别贡献或中途又拿了其他学历和学位及另当别论。

②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正高职称吗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正高级职称,也是农业系列的更高级别的技术职称(它的下面是高级农艺师)。

③ 农艺师相当行政什么级别

一、农艺师的定义:

农艺师是农业系统职称的一个级别,是指在农业方面回的技术掌握者,能答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农艺师职称系列及评审部门:

农业系统职称分研究员(更高,由农业部评审),高级农艺师(副高,由各省农业高评委评审),农艺师(中级职称,由各地州、市农业中评委评审),助理农艺师(由各县农业初评委评审),农业技术员(由各县农业初评委评审校)。

三、职称对应行政级别:

正高1级对应副总理级,2级正部,3级副部,4级正厅;副高5级副厅,6级正县,7级副县;中级1级正科。

结论:农艺师(职称中级1级)相当于正科级待遇。

④ 高级农艺师是正高级职称吗

高级农艺师是副高级职称,而正高级一般写成“(正)高级农艺师”。一般来说这种叫法是“地方粮票”,而全国承认的一般叫研究员或推广研究员。

⑤ 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退休时工资待遇的区别

地域不同差异也不同 。

一、评聘条件不同

副高级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且取得工程师(中级)职称满五年,在市级以上技术期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或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等奖项一项以上。

二、折数不同

高工9折 ,教授95折或者是100% ,中级85折,或者8折 。而且高级职称工资基数高,差1000也有可能 。

三、养老金不同

养老保险缴费时间越长,退休金领取的就会越多。养老金能领取多少,主要看个人缴费年限长短、个人缴费基数高低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5)正高农艺师评审条件扩展阅读

正高职称主要包括: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馆员、编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一级律师及公证员等。

副高职称主要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审编、高级讲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馆员、主任记者、二级律师及公证员等。

⑥ 高级农艺师怎么晋升正高级农经师

主要竞争还是靠自己能力吧能力。

⑦ 安徽省高级农艺师(正高)需要哪些材料

编辑本段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农艺师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农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农艺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后或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 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 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市级以上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先进工作者。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2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四)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完成市级以上下达的科研或推广项目,成绩显著者。

(五)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中,为推动某一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有突出贡献者(产品开发研制者、工艺设计者、标准制定者),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证书或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产品,并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六)在新品种培育或专业技术的发明开发、改造推广及牵头创办、经营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